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人面仰天蛇盤體/李英豪

時間:2017-12-26 03:15:38來源:大公網

  附圖為晚商時期精鑄的青銅「人面」盉,高約十八點一公分;是博物館所藏我國遠古遺下的一件極罕珍寶。先說「盉」是什麼器皿與用途。《說文》指:「盉,調味也。」有調和(禾)之意。王國維《說盉》謂:「盉之為用,在受尊(樽)中之酒與玄酒(水)和之而注之於爵。」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晚商至西周;春秋戰國時發展為提樑盉,以後逐漸式微。根據不同古籍印證,竊以為盉並非盛酒器,也多不作溫酒之用,本身應是盛水(古稱「玄酒」),用以調和酒味濃淡;但未必是把水和酒放盉中調和後再注進「爵」(古酒杯)內。

  附圖的「人面」盉,造型奇特,富原始藝術氣息。數十年來,筆者僅見過此件,而從未遇造型設計相同的其他真品(贋品除外);很可能屬世上無雙的瑰寶。此件青銅藝術品的造型及紋飾,一定要細加分析;若稍粗心大意,則易忽略。器身呈圓瓿形,四周分別飾以雲雷紋、龍紋、夔紋、雲紋等為「地」。

  最特別的除了蓋面為一仰天人臉(頭上有一對龍首形角)外,器腹中部有一蛇紋纏身盤體,橫貫四周,古拙精美;很明顯是把人面、蛇身、龍角組合一體。蓋蛇為龍的原型,與我國古民族圖騰崇拜有關。《山海經》載「延維」之神就是人首蛇身。近代詩人聞一多,認為古畫中人首蛇身交尾的,乃民族始祖伏羲和女禍。此器造型,可能展示對始祖的景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