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人一樣,我坐飛機時習慣帶本書來打發時光。因之又產生了另一個習慣,就是把登機牌當成書籤,夾在書裏。回家之後,把書從行李箱拿出來放進書櫃,小小的紙片便連帶着一段旅程被封存起來。
時間一長,對於國內大大小小的機場名字,也發生了興趣。按一般規則,機場通常以所在地命名。這個「所在地」的範圍不一,有的以所在市,有的以縣,有的精確到鄉鎮村。如石家莊正定機場、鄭州新鄭機場,正定、新鄭都是機場所在縣。而大連周水子機場、濟南遙牆機場,名字來自街道、鄉鎮。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有些地名本身優美,機場命名就佔便宜。如「遙牆」給人一種「牆角數枝梅」「遙知不是雪」的美感;再如太原武宿機場,當地原是宋代的兵營,名字中透着一股河朔雄風。而「周水子」未免樸素了一點。當然,有些地方比較有心機,巧妙地將名字潤色,點鐵成金。如瀋陽、長春的機場分別在桃仙屯、龍家堡,但命名機場時改為「桃仙」、「龍嘉」,頓時從鄉間茅舍升級到瓊樓玉宇。至於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威海大水泊機場,就都老老實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
有些機場雖以地名命名,卻名不副實。如濟南曲阜機場,既不在濟寧,也不在曲阜,而是在臨近的嘉祥縣,但怎奈曲阜乃聖人故里,就堂而皇之地喧賓奪主。而天津濱海機場既不靠海,也不在濱海新區,因天津主打濱海新區建設,就以此來做廣告。至於西安咸陽機場,本在咸陽,亦被省會老大哥鳩佔鵲巢了。廣東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揭陽潮汕機場地處揭陽、潮州、汕頭三市交界,而坐落於揭陽境內,其命名充分發揚了「共享」理念。
如果從內蒙古包頭二里半機場往南飛,幾十分鐘就可到達延安二十里鋪機場,再往南不到一小時,就是陝南的安康五里鋪機場,活生生一次數學之旅。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