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檢討工廈條例 靈活改變用途

時間:2017-12-26 03:15:25來源:大公網

  圖:李秀恆表示,拓寬工廈使用條例有助藝團發展 大公報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文琰報道: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恆近年積極將空置工業大廈翻新活化改為商用。對於十月的施政報告提及重啟工廈活化計劃,他表示政府鼓勵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應有一些新思維,比如重新定義「工業」的內涵,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工業。他續指,工廈的工業用途仍沿用一九七○年代初的舊條例,政府亦應考慮拓寬相關使用條例,才有意義。

  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亦認同如今到了檢視條例的時刻,「本港中小藝團因屬工廈內的非工業用途,一直遭受不友好對待。特別是去年迷你倉大火,政府加緊嚴格執法,令以工廈為團址的本地中小藝團處境更是雪上加霜。然而,香港工業北遷,不少空間閒置,再加上工廈場地樓底高,十分適合劇團和舞團的排練,政府又面對體育及藝術場地不足之問題,何不主動牽頭,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研究如何翻新工廈,靈活處理改變用途的申請,以符合康體文娛場所的用途。」他更在今年十月向立法會提出質詢,希望政府能放寬工廈使用條例,特別是離地面低的工廈一層、二層,即使遭遇火災,也容易疏散,可以允許舉辦多人流的文化藝術活動。

  而本地資深劇評人佛琳亦道,中小藝團因缺乏場地,加之資金有限。為維持藝團營運,大部分藝團都會申請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局方雖未有演出數量的硬性要求,但若想較易申請到資助,中小藝團需積極籌劃演出。故工廈可以為中小藝團提供辦公和排練場地,他們亦會在團址辦實驗性小型演出,「倘若政府能夠加快探討修改工廈用途,以廉租提供符合消防條例、地契等法例的場地讓他們更靈活和有效地租用工廈,那便能促進本地文化藝術的發展潛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