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看過《阿甘正傳》的人也許都對這句話頗有感觸。
不喜歡人們在影評中用「傻人有傻福」來描寫阿甘的一生。畢竟,過活能自由到像羽毛遇到風的隨遇而安一般,怕是唯有阿甘。
之所以從電影講起,正是因為有賴於全世界的觀眾對阿甘或羨慕、或喜愛、或感動、或鼓舞的感情,才成就了「阿甘蝦」一路從加利弗尼亞開到歐亞大洲,在全球各地的蔓延。
其實「阿甘蝦」承載的遠遠不止一家餐廳這麼簡單,它還承載着人們對阿甘的感情寄託,就像Central Perk的咖啡廳,人們滿懷的感激更多是來自六位friends十年來的成長陪伴。而這便要求阿甘蝦不僅僅要做好食物,也要滿足人們尋找共鳴和相遇回憶的情感需求。
若是在馬德里吃膩了tapas或在香港吃夠了叉燒,就可以去這裏換換口味。這裏的廚師明白東南亞的蝦普遍個頭大、肉質好,大蝦本身的味道不及基圍蝦鮮甜,所以要好吃全靠火候精準的燒烤與認真調配的醬料。
餐廳對電影細節的充分還原則是寶貴的精神食糧。阿甘的乒乓球拍做餐牌,隨處可見的劇照、戲服與海報,甚至還將JENNY號的甲板也搬進了用餐區,而香港的餐廳裏還把經典台詞「Run Forrest Run」寫在紅色鐵牌上代替「唔該」成了無聲的呼叫器。從步入餐廳到用餐結束,阿甘的一生故事貫穿全程。
香港的「阿甘蝦」沒有夏威夷的海風與太平洋的落日,但能坐享太平山的「百萬夜景」也已「值回票價」。
雖然Bubba最終無法參與公司的營運,但在天上看到阿甘在越戰後兌現的承諾,應該還是很開心吧。
◀阿甘蝦的招牌炸蝦拼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