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殘垣:另一種街區風景/李丹崖

時間:2017-12-25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福州的三坊七巷新舊建築共存 資料圖片

  去過很多古老的街區,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揚州的東關街、亳州的北關歷史街區……大都是明清時期的,在街區之上,每走一段無一例外地能看到一兩處斷壁殘垣,孤零零地站立在老街上,古街被修繕一新之後,大都做了旅遊景點,依然繁華,唯有這樣一兩處斷壁殘垣,標本一樣立在那裏,有的加了護欄,有的還給做上了玻璃罩。拋開它們是文物保護點的概念不談,我想,它們的存在,是在記錄一段光陰,儲存一段時光。

  不知怎的,這些斷壁殘垣我一點也不覺得它們破敗,與新建築或保存完好的舊建築相比,它們像是老人,老到已然傾頹,站在那裏看着子孫滿堂,心裏也是知足的;它們也像是駐守原地,等待羈旅的愛人歸來的痴情漢子,望穿秋水,伊人還沒有出現,索性就這樣繼續等下去。

  我曾在三坊七巷看到過一處名叫泔液境的遺跡,用玻璃罩着,佇立在繁華的街道上,原來,這裏原本是宋代一處奉祀神靈的廟,廟中有一眼井,曰「烏山之泉」,水質清冽,沁人心脾,後來,隨着時光推移,舊廟日漸傾頹,唯有一處山門的牆遺落在這裏,近年來,在做三坊七巷改造的時候,文保專家建議原樣封存於此,供遊人觀瞻。看到泔液境,儘管隔着玻璃罩,我總覺得嗓子眼處似有脈脈甘泉湧出,心曠神怡。

  在揚州的東關街,我也曾見過一處書院,走進去才發現,原來是一家裝修非常精美的客棧,書院的石碑和匾額被原樣留在了原處,這樣一種忠實的記錄,讓我們每每望見它們,總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書院今昔已成客棧,只可惜那次我已經事先定好了酒店,不然,就在客棧住一晚了,我想,在這樣的客棧住一晚,夢裏也可以見到許多浪漫的傳奇。

  在我的故鄉北關歷史街區,也有許多類似的建築,有的只留下一個民國時期的花窗,在老街修繕的時候也給原樣保護下來,鑲嵌在老街之上,似一塊老坑玉,每一個由此路過的人都會駐足片刻,老實說,這樣的斷壁殘垣比修繕一新的街道店舖還有吸引力。

  誰說斷壁殘垣不是一種美?放眼全球,能夠傳世的建築它的壽命是多少年?仔細對照,多數也不過二三百年,再久了,要麼毀於地質災害,要麼毀於兵燹,要麼毀於建築本身的壽命期限……因此,大凡留存下來的,哪怕只有一處院牆,一處地基,一片磚瓦,都應該看成是時光的饋贈。

  凋零也是一種美,這種美好像白髮之於祖母,落葉之於秋天。

  殘垣是琥珀,是時光滴在大地上的一滴眼淚,這眼淚包裹了光陰,也凝結了時光裏的匆匆步伐,還有傳奇。

  余秋雨說:「沒有白髮的老者是遺憾的。」要我說,沒有殘垣的街區是蒼白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