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不加鎖一條褲關注現實拓觀眾

時間:2017-12-25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男生.男再生》下半場《男再生》劇照 不加鎖舞踴館供圖

  面對租金逐年遞增,以及網絡娛樂的衝擊,中小藝團的營運本已舉步維艱;近期工廈發生嚴重火災,安全問題備受關注,政府部門加緊巡查,租用工廈的藝團亦受到牽連,生存空間不斷收窄。中小藝團能否繼續「生存」,拓展觀眾是關鍵。如何吸引觀眾入場?不同藝團的總監各有見解。「不加鎖舞踴館」藝術總監王榮祿嘗試讓舞蹈與港人生活接軌,改變觀眾對現代舞的生疏感;而「一條褲製作」藝術總監胡海輝則把現實題材搬上舞台,吸引觀眾代入角色,產生共鳴。/大公報記者 劉 毅

  二十八年前,王榮祿從馬來西亞來港,於二○○二年成立「不加鎖舞踴館」,致力於在異鄉推廣並發展現代舞,「香港自由的創作空間,讓人找不到離開的理由。」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王榮祿說他的夢想是普及現代舞,引入本地社區。而解決舞團發展困境的辦法就是令觀眾充分了解現代舞,才能成為欣賞者。

  其實,父母並不支持他離開馬來西亞在香港發展舞團,理由是「跳舞沒有出路。」所言非虛,「不加鎖舞踴館」成立之初時在深水埗,只是一間合租辦公室,並沒有固定排練場地,直到二○○九年,因成功申請到香港藝術發展局一年資助,才於二○一○年搬入新蒲崗某工廈。

  王榮祿道:「二○一三年時,舞團申請到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兩年資助,與以往相比穩定很多,但提交的資助申請不一定可以通過審核,政府今年又開始收緊工廈用途,令舞團生存空間一減再減。」前不久,地政署加強巡查工廈,不少中小樂團場地被釘牌,「不加鎖舞踴館」當時在台灣演出而「躲過一劫」。儘管現實如此,在王榮祿看來,不能成為放棄夢想的理由:「馬來西亞是零贊助,但當地藝團仍在做。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去思考在現有資源不變的情況下,我還可以如何運營藝團,以及怎樣發展下去。」

  身為藝術總監,王榮祿透露,他還會籌劃舞蹈計劃,以及拓展舞團在本港和海外的巡演機會。舞團也搜集觀眾資料,分析不同年齡層觀眾所佔百分比。「這些數據都彌足珍貴,可以從中看到排演舞蹈究竟受哪一個年齡層觀眾的喜愛,再有的放矢進行調整。」他還積極邀請海外編舞家參與節目計劃,又與其他機構建立「聯盟關係」,例如學界院校、社區組織、商業機構,都可成為觀眾與中小藝團之間的「橋樑」。

  王榮祿:消除欣賞舞蹈阻力

  「不加鎖舞踴館」是一個非牟利舞團,全職成員只有四人,另有兩位兼職,除了創作,也從事學校教育。該團正進行舞蹈計劃《男生.男再生》,王榮祿以此為例進一步闡釋拓展觀眾的方式:「觀眾總會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夠柔軟,以不懂現代舞為由而拒絕觀看演出。《男生.男再生》以二十年前的舞蹈《男生》為引子,上半場邀當年參與演出、如今已屆五十歲的馬來西亞舞者表演,下半場則由一班香港年輕男舞者演出。不僅凝結舞蹈工作者對舞蹈的個人體會和認知,亦觀照普通人的一生:究竟我們可以用幾個二十年守護自己的夢想?」

  他續稱:「現代舞亦可運用不同舞蹈技巧,走入普通人生活,以多元化元素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即使是不認識現代舞的觀眾,也能從《男生.男再生》中找到自我,以及時間流逝的痕跡。」

  王榮祿亦認可培養觀眾對中小藝團而言是個長遠工程,「人們不喜歡欣賞不熟悉的節目。因此,觀眾拓展不僅尋求吸引人的方式,更應去認清和消除人們觀看演出的阻力。」為進一步讓觀眾感受現代舞與生活並不遙遠,本月九日他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小劇場上演公眾參與(Participation)舞蹈分享會,以舞者身體與日常生活物料(如塑膠袋、乒乓球、紙等)的互動,探索舞蹈律動,讓不同社群觀眾體驗現代舞的樂趣。

  他續說,如今的社會氛圍,依然是分數決定一切的年代,人們的思想並未朝向多元化發展,即使是欣賞現代舞,也更注重感官滿足,但其實現代舞的作用是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之外,為觀眾開拓新思路,用藝術感知生命,從而開拓新視野。

  「難道只能靠政府解決中小藝團發展的困境?」王榮祿反問:「以前沒有工廈這個單位時,我們也一樣辦舞團,只要想做,辦法一定有。」提及工廈空間時,他評價道:「藝術創作離不開滋養,工廈環境複雜,並非藝團優選。」

  胡海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