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冬至節氣。古籍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陰氣最盛的時候。但陰極陽生,冬至過後,白晝變長,天地陽氣逐漸加強。民間有「冬至大過年」和「冬至一陽生」的說法,這是由於古時曾以冬至定為子月,是一年的開始,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因此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
根據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在古代養生修煉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體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時、子月在養生學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古時冬至也寓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宜多吃溫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有助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
如多補充進食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但進補不等於多吃濃膩和過鹹的食物,也不可多食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溫熱食品來保護脾腎,老人和慢性病患進補和吃飯也最好少量多餐。
天氣寒冷的時節,羊肉、牛肉有燥熱溫補的效果,能預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過食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對於有積熱的人,在寒冬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要注意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蓮藕、梨、蘿蔔、馬蹄、白菜等。冬天寒冷乾燥,使人覺得鼻、咽部乾燥、皮膚缺水、容易上火,每天可吃點水果有助滋陰養肺、潤喉去燥。雪梨、甘蔗、柚子等是不錯的選擇。
三九貼天灸來年少病痛
冬至後進入「三九天」,一年中天氣最冷、陰氣最盛,寒氣易入侵身體,損害機體的陽氣,導致寒性疾病。冬季要防寒保暖,養護自身陽氣,中國民間習慣使用中醫學在冬至後貼天灸之法保健。
冬至是陰寒盛極之日,也是一陽初生之時。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天灸療法借助藥物及穴位刺激,激發人體的陽氣,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祛除寒邪防病強身的作用,比藥物進補更加安全有效。
天灸是在中醫「天人相應」理論的指導下,以經絡理論及中醫時間醫學為基礎,選用辛溫芳香、通經走竄、開竅活絡之品研末調製,在「三伏天」、「三九天」敷貼於穴位,能夠激發人體陽氣,從而達到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的功效,更能夠有效增強機體抵抗力。
天灸養生適用於中醫辨證屬寒證、氣虛證、陽虛證的人群。如:
1.呼吸疾病:體虛易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2.消化疾病:慢性腸炎、慢性胃炎、胃腸功能紊亂等;
3.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產後關節痛等;
4.骨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頸肩腰腿痛等;
5.亞健康狀態:疲勞乏力、頭暈困倦、四肢寒涼、惡風怕冷、易感冒等;
6.兒科疾病: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消化不良、厭食、腹瀉、腹痛屬脾胃虛寒者;遺尿、易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