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le bell, jingle bell……」這首樂曲一起,報告了聖誕節將至。
屋邨服務周到,一年兩個大節農曆新年和聖誕節,都必裝飾一番,且有不同風格。農曆新年以大紅為主,「福」字隨處可見,各家還獲派對聯和「福」帖。樓門口掛着中國紅燈籠和兩串鞭炮模型,一看便是喜慶襲人。
現在每棟樓前的塑料聖誕樹、聖誕花、燈飾、吊花早就布置好了,屋邨商場中心每年都會擺放不同造型的聖誕老人,吸引了本邨和附近的住客帶着孩子來照相。
香港由宗教團體辦學的中小學不少,但未要求學生信教。女兒就讀的是基督教學校,不少同學在潛移默化中,都信仰了基督,惟她是個異類。現在已工作多年,性格開朗,思想純淨,規行矩步,也沒什麼不好。
有宗教與沒宗教信仰的人該互相尊重。後者也可從文化學習中學會管束行為,建立自己的價值判斷。
內地也有了過聖誕的風氣。與其說人們是真信了主,還不如說是商家趁機搞出節日氣氛,推動賺錢商機。但西方宗教影響也有些力度。在我父母家做了十多年的老保姆告老還鄉後,也信了主,祈禱時就求主賜她三種能力:吃飯、洗衣、倒便桶。主未能最後眷顧她,老人最後還是「失能」進了老人院去世。
我的祖母晚年從馬來西亞回到廣州。她虔誠地信主耶穌,每天一定祈禱,周日要上教堂。八十年代的廣州只有「石室」一座天主教堂,直到今天還放着建築光彩。我陪過祖母到教堂做禮拜,常聽到講道與聖詩,也喜歡教堂裏的祥和與友愛,但就是沒有動過信教念頭。多年不信也習慣了,就這樣不信下去。
信不信教都是很個人的事。民眾有信仰,對行為有約束,或能保障社會少一點罪惡。但即使是宗教國家,也有不少惡性刑事案件,不同的宗教信仰間還常發生戰爭。三尺神明管不住人性的邪惡,說到底宗教不是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