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小器的韋莊/陸布衣

時間:2017-12-23 03:15:55來源:大公網

  唐代張鷟的筆記《朝野僉載》卷一載:

  韋莊讀過很多書,但非常小器。他家裏做飯,米都要一粒粒數過,柴火都要一斤斤秤過,燒肉的時候,如果碗裏少一塊肉,他都會發覺。他有個兒子,八歲就死了,夫人用漂亮的服飾裝斂他,韋莊卻將兒子的衣服剝下來,用舊的草席裹着屍體。葬完孩子,他仍然將舊草席拿回家。他一邊走,一邊哭,很悲傷。

  韋大詩人是唐末花間派詞人的代表,如此小器,好像與他的名氣不相稱。

  數米,秤柴,這樣的細節,明眼人一看就是誇張。妻子會想,跟這樣的人過日子有意思嗎?子女會想,別人會怎樣看待我們小器的父親呀;朋友會說,這樣的人,還希望他能招待我們一次嗎?總之,小器的人,一般人都不喜歡。

  韋莊真這樣小器嗎?看一下他的生平,也不是不可能。年輕的時候,孤而貧,五十九歲才考取功名。貧困一直折磨着他,他就是數着米一天天生存下來的。

  數米可恥嗎?陶淵明似乎也數過呀,看着甕裏的小米一點點少下去,他的心裏並不好受。對於貧困者來說,有米數已經非常不錯了,有米總比西北風強。

  如果反過來看,這樣的小器,也可以解釋為會過日子。他知道米來之不易,他也知道伐薪之艱難,他更知道金錢的重要,因此,難得吃肉,肉切成幾塊,當然是有數的,心裏有數,不是想自己獨吃,而是便於分配;至於光着身子葬兒子,那也有道理,人死了,就是回歸自然,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並沒有什麼不妥,想想看,莊子老婆死了,他還敲着盆唱歌呢。

  不是嗎?該表達感情,他就怎麼表達,一點也不少的,而且很真誠。

  人活得真,是很難很難的,一不小心,就會被人說成小器。這樣的大詩人也不能幸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