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香港是個移民城市」,因為有相當一部分的香港居民,來自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對於很多人來說,提到香港的「移民」屬性,最熟悉的應該是有「小福建」之稱的北角,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和咖喱味飄香的重慶大廈了。
北角之所以得名「小福建」,皆因上世紀中後期湧入大量福建移民。由於福建人同鄉宗族聯繫緊密,有些全家乃至全鄉人都遷來香港,還把鄉裏的神座也一併請來了,在北角傳承了地道的閩文化。九龍城則因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泰國移民大舉遷入,逐漸形成泰文化社區,而被稱為「小泰國」──在這裏不但能吃到正宗的泰式餐廳,更能體驗到潑水節的樂趣。
至於重慶大廈,聚集了大量來自印度、巴基斯坦、東南亞,及非洲多國的人士。
每次路過重慶大廈,總能見到成群結隊的南亞裔站在門口不時向路人搭訕,不知是否是在為自家開的咖喱食店拉客。有人把重慶大廈稱為「全球化的縮影」,說它是相對於「地球村」的「地球樓」,一樓薈萃多國風貌。
其實這樣的地方在香港不算少,朋友住的港島東區某大廈,亦有幾分似「地球樓」。左鄰右里,有印度人、尼泊爾人,樓上樓下,有韓國人、美國人。偶爾去拜訪,總能在電梯裏遇到幾個身穿穆斯林服飾的住客。問過朋友才知道,原來同一層住了幾戶穆斯林家庭,其中還有一位阿訇。前兩天再去朋友家聚會時,對面新搬來了一家三口,男主人熱情地與朋友打招呼。雖然都是黑頭髮黃皮膚,但對方卻說着發音不太標準的英文,自我介紹是剛從日本來港的中村一家。
一個社區,一條街,乃至一棟樓,匯聚大江南北的人,在香港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倘若有機會,住在「地球樓」裏,感受一下天南地北的文化差異,或許也是一樁趣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