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梁披雲《登山海關作》詩書法 作者供圖
梁披雲(一九○七至二○一○),學名龍光,號雪予,福建省永春縣吾頂村人。一九二四至二六年,梁披雲在時任校長于右任的上海大學中文系讀書,獲文學士學位畢業,並與于右任成了忘年交。他抱着「師夷以制夷」願望,兩次赴日本留學。一九二九年梁披雲等創辦了泉州黎明中學,並被公推為校長,開了古城泉州教育新風。一九三三至三九年,他南渡馬來亞、印尼等國籌辦吉隆坡尊孔中學高中、擔任棉蘭蘇東中學校長,後回馬來亞辦起中華中學等;並創辦《益群報》、《蘇東月刊》。
梁老一九六六年移居澳門,其間七、八十年代,他大多時間在香港工作和生活,創辦了當時海外唯一宣揚和研究中國書法和文化的《書譜》雙月刊,被香港傳媒評為「香港十大奇跡之一」。擔任社長和督印人。其後又主編了《中國書法大辭典》上、下兩巨冊,多次重版。
漢學泰斗、書畫耆宿饒宗頤教授在《梁披雲書畫集》序中寫道:「吾友永春梁披雲先生……君自幼工書,意氣風發,愛好書跡,四方搜求,銳意臨寫,而筆法操縱,骨力高騫,出入於北海、海嶽、鷗波之間,鄉間嶺嶠、題寫殆遍,人咸奉為圭臬焉。余始識君於文詠之會,一見傾倒,相與討論古今書體,受益至深。」(一九九九年五月饒宗頤拜序)。
一九九一年八月,澳門文化司出版了梁披雲先生《雪廬詩稿》。這是《澳門文化叢書》第一號書刊,收錄其間的約四百首古體格律詩,全是梁老行書錄成。與梁老同齡的趙樸初先生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給梁老覆筆寫道:「承惠賜大着《雪廬詩稿》,閱讀尚未終卷,彌欽愛國至忱,更佩雅人深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梁老的老朋友,人稱新加坡「國寶」的潘受教授,曾在《雪廬詩稿》序中寫道:「翁性情中人,嗜學,頗爬梳東西海哲之說,而以得於我中土諸子百家者折衷之。通才宏識,心切民物,感時撫事,直抒胸臆,黜華崇淡,不假浮藻,所詣已卓卓如此。」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季羨林,為《雪廬詩稿》(內地版)寫序道:「在京得識梁雪予老先生……得識此翁,即稱之為不虛此生,亦不為過也。」「古人論人,多以道德文章並舉。先生之德,山高水長。先生之高風亮節,彰彰在人耳目。獨先生之文章殊尚隱而不彰,我輩知先生者,絕不應任其如此。……大陸將出版《雪廬詩稿》,如此,則先生之道德文章皆能大昭於天下,樂何知之!故喜而為之序。」
在我收到的梁老掛號寄給我的《梁披雲先生九五華誕紀念文集》及《雪廬詩稿》中,季羨林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一日以「澳門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名義寫的《我的祝福》,還有這樣的話:「結識了澳門文化界泰斗梁披雲老先生,提起梁老來,我禁不住要多說上幾句。梁老年齡長我幾歲,是著名詩人、書法家、教育家……在海峽兩岸以及華僑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陳嘉庚第二。道德文章,彪炳寰宇。然而卻絲毫沒有名人架子,藹然仁者,即之也溫。」
二○○七年十二月九日,澳門在世貿中心五樓蓮花廳,舉辦了兩岸四地梁披雲詩詞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二○○三年三月十五日,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辦了慶賀梁老一百零三歲華誕暨香港《書譜》復刊周年活動。有一百位書畫家、名人等參加了這次「百家春茗」。梁老的書法造詣和重大影響,這是生動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