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十年間通訊方式已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資料圖片
半夜三點,家居電話長鳴,乍醒乍夢之際,為要不要起身接電話掙扎着。天寒地凍,起身穿衣,走到廳裏,電話一定早就收線了,於是決定不予理睬,若是重要電話,對方一定會再打一次,到時再起床不遲。但越是不想起床,電話越是響不停,對方好像很執拗,非得把你從床上「鏟」起來不可,如非急事,恐怕不會有此等耐性。
想起海外親人、故鄉親戚,千里外心焦如焚的景況,只好翻身起床,草草着裝,奔出房接電話─正如往常一樣,電話鈴聲在我剛剛觸及話筒時戛然而止。
回房後睡意已追不回來,一面胡思亂想,一面等着第二次電話,結果第二次電話當然沒有來。
如此便可確定,這又是一通前來敲門騙錢的電話。某些宵小之徒,按程式設定,每天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由電腦輪番隨機撥出同樣內容的電話,希望一千個人裏有一個上當。雖然命中率很低,但既然撥電話是電腦程式執行,待有人接電話時,真人才會出面應對,那這些陰暗動物,大可以逸待勞,呼呼大睡,只留一兩個人值班,而他們一晚究竟擾了多少人的清夢,當然不可想像了。
如此可惡的騷擾,你卻拿他沒有辦法,除了在心裏罵一句「他媽的斷子絕孫」之外,也只好白白忍受一夜失眠之苦。
這都是拜電腦與網絡所賜:電腦太好用,省掉不少工夫;網絡又太方便,無遠弗屆,自動連接,來無影去無蹤,現身隱身悉隨尊便,如此全世界都方便了,騙徒也方便。
每逢這種時候,便會感嘆:還是老日子好啊!至少,當年如果有半夜電話鈴聲,一定不是騙徒來敲門。
其實也只是二三十年間的事。兒子十六歲生日時,我和太太「大手筆」買了一部286時代的電腦給他作生日禮物,那是一九九三年的事,距今也只是二十多年。兒子讀中學,在學校寄宿,沒什麼時間用電腦,倒是我抽空學倉頡輸入,用電腦寫信向內地親友顯耀一番,後來用來寫稿,一直到現在。
當時還不知網絡是何方神聖,更沒有谷歌臉書之類的時髦玩意,能用電腦寫稿,修改方便,打印整齊,在我看來,已經是天上人間。
一直到九十年代,有急事和內地親友聯絡,還在使用電報。那時要到灣仔的電報大樓,向職員拿取一張電報紙,填上地址姓名,然後填電文。因為電文按字收費,所以都得極端簡略,比如「母病速回」、「5日抵家」之類,萬一事情稍微複雜一點,就要為如何措詞大費周折。偶爾,我會碰到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把家事向我轉述,請我幫他擬電文,在那年月,也算是日行一善。
當時家居電話都不設長途服務,要打長途電話,也得到電報大樓。先向櫃枱填表申請,然後坐等半個鐘,喊到你,進一逼仄小間,小枱上有電話,拿起聽筒,聽得到從甲地到乙地之間,不知多少個總機的連線對話。好不容易搭上要找的人,話音時斷時續,時清時混,有時講兩句斷了,你又得出來,向櫃枱求助,於是再等呼叫─打一次長途,真是折騰。
這都是往事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今日,還有誰在巴巴地打長途電話?長途電話收費,已經跌到不可再跌。拜電腦和網絡所賜,視像電話都免費了,千里之外,容顏親切,一室之內,笑語喧嘩。有時和兒子通視像電話,他在煮晚餐,給我們看鍋裏的魚肉菜蔬,吱吱冒着煙水氣;他和兒媳吃黑草莓,拿到鏡頭前,給我們看飽滿欲滴的果實,就好像他們在我們身邊。
女兒搬了家,置了傢具,用視像鏡頭把她的新家巡迴了一轉,給我們看她新買的一個小酒櫃,一條粉綠色的客廳地氈,就好像我們走進她家裏,從外到裏,和她分享了一回搬入新居的喜悅。
兒子女兒在外國讀書時,也還沒有網絡,記得他們一年內總會寫三四封信回家,用筆記本上撕下的格仔紙,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字,報告他們的學業和生活,一些苦惱事,一點一滴生活的感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寶貴的記錄,那些信我都珍藏着,有機會拿出來給他們自己看,回味一番當年的感受。
用筆寫信的年代,字裏行間總浸透着誠摯的感情,那不只是日常瑣事,還透露他們的心事,他們思想一點點成熟的過程,他們的性格與價值觀慢慢成型。現在在家人的群組裏,大家都只是片言隻字交代事情,甚至用一個符號來代替省無可省的文字─居然連文字都省了。
一個朋友的孩子,十歲左右,自己做了一個「多啦A夢」的視頻,有影像有音樂,還配上不斷變幻的文字,字體多樣,顏色多變,放上網,居然收到不少「讚」。他母親請我有空也去看看,如覺得好,也按一個「讚」,據說如果贏到十萬個「讚」,可以分到一千港元。我也真的「撥冗」去看了那個視頻,雖然是小孩子玩意,但我做不出來,因此也服服帖帖地按了一個「讚」。
這是什麼世界?
這都是九十年代那時不敢想像的,而這樣天翻地覆的改變,也不過二三十年間發生。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還有人知道電報大樓嗎?即使有,也只在歷史資料裏吧。
一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基本上還是農耕社會,鄉村生活,除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外,基本上與五千年傳統生活方式沒什麼兩樣,但僅僅幾十年,現在中國農民用手機做網購,千里之外的買賣瞬間完成,這簡直令人將信將疑。
夜半驚魂鈴,從此不必再理會,按理家居電話沒人接,親朋戚友也懂得再打手機。家居電話響過,手機鈴聲又響,那就不可怠慢了。如此簡單的道理,也是要上當後才明白,證明我們這一代,早就在被時代淘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