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人們所說的「小年」─冬至。
冬至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這天因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所以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賀冬」儀式。
《後漢書》中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要放假休息,商旅停業,親朋相互以美食相贈,安身靜體歡樂過。在香港,聖誕節有假放,但冬至卻是沒放假的呢,可惜!
冬至時候,我就想起了小時候和祖父母一起很難忘的有趣習俗。那時和爸、媽、祖父母和兄妹們一家九口一塊兒生活;印象中祖父母對冬至非常重視,認為冬至如大年。按傳統習俗,阿奶會在冬至這一天做些特色菜餚,還要拜祭祖先祈福。冬至夜,全家人未到黃昏就歡樂地聚在一起吃晚飯了。
晚飯後的手作節目可真熱鬧!我們幾個小孩圍在桌旁,滿心歡喜等阿奶和媽媽教我們搓湯圓呢。
阿奶和媽媽先搓好一條一條糯米粉,哥哥負責將糯米條切成一段一段,我和明珠便搓湯圓,小弟小妹則好好觀察,只見爸爸將湯圓的配餡端出來,有花生餡、紅豆沙餡,還有魚蓉餡呢!老少一家齊動手,不一會就搓好湯圓了。爸爸將湯圓拿去煮,望着鍋裏的湯圓一顆又一顆地浮出水面,我們幾個小孩,都迫不及待地吃湯圓了!你一粒、我一粒湯圓的吃着,吃呀吃,小弟小妹更大聲地說:「太好吃了!」吃着一碗碗熱騰騰的、自家人親手搓成的湯圓,當然覺得又香又可口。即使是那些特小的、沒有餡的水磨糯米湯圓子,也細膩糯軟,配了薑汁,拌入砂糖,或蘸了花生碎來吃,味道香甜濃郁,也令人食欲大增呀。
在寒冷的冬天,全家聚首吃湯圓,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全家團聚、和對生活的一份美好祈願,當然吃得了世上最好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