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內地出現一批「知識網紅」,他們的平台,收益都是「億億聲」。
簡單來說,這些平台就是「讀書代理」的行當。有人幫你讀書,不是讀一本,而是讀一批同類的書,然後將每本書中的精粹提煉出來,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變成一篇不那麼長或甚至很短的文字,這樣你不用讀很多書,就能掌握那些書裏的精華。
生活節奏緊張的都市白領,如果想了解最新、最流行、最有趣、最急需的一些意念(只是了解而已),最方便的,無過於去找這類平台。因為他們都幫你把書讀過了,把不同的書裏涉及的同一類問題都歸納出來,然後「餵」給你。
你得到一個梗概,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但與人交談,話題可以涉入,有些基本理念掌握了,也可以簡單套用。以現代生活快餐式營養來衡量,這是相當快捷方便的方式。
然則,知識是如此得來的嗎?如此得來的能叫做知識嗎?如此得來的,只是一些知識的碎片,這種碎片和那種碎片,無法形成融會貫通的基礎,因為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讀書是好事,但書要自己去讀,不論得到多少,都是自己得到的。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與現實生活互為印證,最終得成正果。
知識可以無限濃縮,有如《菜根譚》,背幾句用一世,自得其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