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張鷟的筆記《朝野僉載》卷一載:
唐朝時候,洛州有個士人,患了一種奇怪的病:他一講話,喉嚨中就會有聲音出來答應他。醫生找了好多,都治不好,最後,找到名醫張文仲。
張大醫生,見多識廣,但也沒醫過這樣的病。他日思夜想之後,想出了一個辦法:找了一部《本草》醫書,讓這個士人讀,士人一邊讀,喉嚨裏還是一邊應,一邊讀,一邊應,但讀到某處,忽然不應了,張大醫生一看,這不是一帖藥的方子嗎?嗯,估計,這個病怕這服藥!於是,趕緊按藥開方子。士人吃藥後,病立即好了。
這應該是一種罕見病,如果患上這樣的病,講話多麻煩啊,你講他應,也就是你講話他要搗亂,那還有辦法講話嗎?顯然不行,自己都覺得彆扭。
這種病是怎麼形成的呢?誰也不知道,連名醫也束手無策。張大醫生用的是歪門邪道,他也只是湊巧,找到了原理。這種原理,勉強說得過去,因為他醫好了病,人們也會相信的。
其實,依布衣推測,唐朝根本沒有這種病,這是作家或者當時的批評家臆造出來的,他們的用意就是,批評那種對什麼事都應諾,沒有自己主見的人。
事實上,布衣在唐宋明清的筆記中看到了這種病的好幾處記載,但都只是一個版本,後代根本沒這種病。即便有,我也認為可以仿造,類推的。
但是,有這種症狀的人還是挺多的,不管是唐朝,還是現代,應聲蟲,上級說什麼都對,沒有任何辯駁能力,不是他不想辯,而是不敢辯,久而久之,這條蟲,就成大蟲老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