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齊魯名家在港聯展水墨

時間:2017-12-21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到場主禮嘉賓與藝術家大合照/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王豐鈴報道:「榮寶齋.齊魯水墨名家作品展」正於香港榮寶齋展出。是次參展的十三位藝術家,年齡跨度從二十多歲到六十多歲,他們通過五十多件參展的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等傳統水墨畫主題,展示不同年齡段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及時代特徵。是次參展的藝術家包括梁文博、李學明、宋豐光、李勇、張宜、于磊、李興傑、吳疆、韓斌、鄧雲、孫文韜、楊恩國、楊斌。

  題材多樣個性鮮明

  出席的主禮嘉賓有: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江正銀,聯合出版集團董事、副總裁、香港書刊業商會會長吳靜怡,紫荊雜誌社總經理張春生,紫荊雜誌社總編輯高峰,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香港美術家協會主席蕭暉榮,山東出版集團總經理、山東齊魯美術研究院理事長王次忠,香港著名美食家、作家蔡瀾,港澳傳媒華語國際台台長冉多文,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伯林,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深港分會會長梁維果,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張宜等。

  王次忠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是次活動在於培育山東書畫家創作熱情,促進齊魯文化與全國各地文化交流,魯港合作由來已久,希望兩地劃界加深了解,加強合作。

  蕭暉榮評價是次畫展:「這次展出的作品涵蓋山水人物花鳥等多種題材,中西兼具,個性鮮明,山東畫家以時代精神表現出中國畫的氣韻。」周伯林表示,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筆墨基礎扎實是山東藝術家的一個特點,他們的藝術表現也蘊含着深厚的儒家意味,內斂含蓄又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在競爭頗大的山東藝術界脫穎而出者,大多都有不凡的實力。

  張宜畫作《外圓內方啟智慧 鑽越小孔有洞天》借古喻今,畫面大量留白,一名古代高士手執銅錢,題詞「此物雖好莫多貪……鑽越便有一洞天」亦為畫家自己創作。在畫家解讀下,畫中的意象銅錢另有深層含義:「外圓內方,是包容、彬彬有禮,也是情感的交匯,方則是內心的保留和堅持,是一種自信和強大。所學知識經過社會實踐得到經驗,進而轉化為做人的標準,約束自身的行為就形成了文化。相信中國人在古代都是彬彬有禮的君子之風,只不過現在缺少對傳統文化的自信。」

  推動兩地藝術交流

  楊斌是次展出《綢繆》系列四幅,畫中並陳現代女性與古典山石,他表示希望展現現代人的古典情懷,脫離具象情境,令人物和山石形象,盡可能處於程式與抽象技法之間,融入現代空間。他笑言:「第一次參加香港的畫展,挺喜歡香港一些畫廊,而且香港的品味很好,有機會會來辦個展。」

  80後藝術家李興傑對記者說,對於參加這次的展覽有一定的壓力,因為一同參加的有自己老師以及多位書劃界的前輩,通過展覽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自己的作品更多追求一種堅韌的力量,這也和儒家的思想有相通之處。在藝術的探索之路上,他追尋前輩的足跡同時發掘個人的藝術表達。在學習過程中他的感悟是,不論在哪個朝代,藝術是一個共通的語言,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美的探求表面上各有特性,實際上表現的是一種對於「美」最原始的探尋。

  是次展覽以巡展模式進行,首站在濟南舉辦,香港作為是次展覽的第二站,多位藝術家均是首次抵達香港,在港看到了多個展覽並與多位香港的藝術家進行了交流,推動了魯港兩地藝術家的交流,對雙方在未來的創作道路也有積極的推動意義。下站將會抵達成都及北京。

  展覽由山東出版集團、榮寶齋、山東文化交流中心、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東齊魯美術研究院共同組織。香港榮寶齋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二號三○二室,更多展覽詳情可電二一八七三○八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