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舊物重溫紅線女香港情結/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文、圖

時間:2017-12-21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紅線女於一九四七至五五年間在香港主演過九十二部電影,塑造了多個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

  香港對於紅線女來說,是魂牽夢繞的地方,「這顆東方明珠在我心中所佔據的位置,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紅線女的香港情結——紅線女與香港」專題展正在廣州紅線女藝術中心長期展出,通過珍貴照片、演出服裝、宣傳海報、新聞報道等舊物,重溫紅線女在香港的足跡,展示女姐的家國情懷、社會擔當、公益善行等事跡。

  成長搖籃 魂牽夢繞

  本次展覽是「與新時代同行——8+文化名人展」主題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與新時代同行——8+文化名人展」主題活動是紅線女藝術中心加入「8+」聯盟,成為跨區域合作夥伴後首次承辦的專題活動,也是「8+」聯盟首次在廣州辦展。活動旨在通過展覽、座談會等加強與各館之間的文化交流,顯示出粵劇紅派藝術鮮活的生命力及藝術價值。

  紅線女曾說:「香港沒有忘記我。為此,我感到欣慰和激動。我愛香港。香港是哺育我成長的搖籃,香港是我藝術的發祥地。幾十年來,我常常為之魂牽夢繞——這顆東方明珠在我心中所佔據的位置,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那裏,深深的留着我人生路上的一行行軌跡……」確實,香港見證了紅線女的人生滄桑和藝途艱險,香港見證了紅線女由舞台名伶發展為銀幕明星並且雙棲雙榮的顯赫業績,見證了紅線女嚮往光明、回歸祖國的歷史時刻,見證了紅線女為祖國民族藝術百花園多添一畦碧綠、實踐「生命屬於藝術,藝術屬於大眾」的莊嚴承諾的奮鬥過程。

  「紅線女與香港」專題展分為「銀幕風采——紅線女與香港電影」、「粵劇尋夢——紅線女與香港粵劇」、「深情厚誼——紅線女與香港情誼」三個部分,講述紅線女與香港的故事及取得的成就。

  勤奮認真 追求完美

  一九四七年,紅線女開始涉足電影藝術,就在這一年,她拍攝了生平第一部與馬師曾主演的粵劇電影《藕斷絲連》,正式開始了她的電影生涯。

  看紅線女塑造的一個個經典粵劇藝術形象,全是活靈活現、情真意切,感人至極,很難想像在電影領域,她是以「本色演出」起家的。「本色演出」就是以自我為定向去塑造人物,從一個電影演員的條件看,紅線女天賦的「本色」實在太優異:秀麗的臉龐、苗條的身材、白皙的膚色、美妙的音色、不俗的氣質……靠着這樣的「本色」,紅線女演繹了從影生涯的許多角色。

  女姐的勤奮認真和追求完美無人不知,在電影領域也不例外。因此,她從不滿足於本色演出。電影中那些戀愛中的少女、少婦,身份、地位、命運各不相同,有的尊榮,有的卑微,唯一相同的是為情所困——熱戀、暗戀、苦戀……紅線女以精湛的演技拿捏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展示其不同情懷,演繹了一齣齣可歌可泣的愛情悲喜劇。

  賢妻良母的人物是紅線女電影藝術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五年間,紅線女在香港主演過九十二部電影,塑造了多個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其中十餘部都在賢妻良母的範圍,代表作包括《慈母淚》、《家家戶戶》、《大地》、《人道》,四部影片三種風格,四個賢妻良母形象異彩紛呈。紅線女的電影表演藝術,通過這些影片的實踐,又有了新的突破。

  香港是紅線女的第二故鄉,紅線女藝術成長的搖籃。也許因為這個緣故,紅線女每每提到香港總是激動不已,說起香港的人和事總是滔滔不絕。改革開放之後,紅線女經常赴港,或演出或公益或交流或參加重大活動。為了慶祝香港回歸,她特意請人創作並親自演唱粵曲《還珠賦》,還排演了粵劇《春到梨園》。

  紅線女與香港媒體關係也非常密切。女姐生前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提及自己曾投稿到《大公報》,她每天必看的報紙就有《大公報》。在紅線女逝世前半年,《大公報》廣東分社成立,邀請她參加成立儀式並擔任榮譽顧問,她也欣然同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