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購步步進逼下,美國傳統零售商各出奇招應對,零售龍頭沃爾瑪的招數竟是調高其網站貨品售價,希望將網購消費者帶返實體店;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動網上業務盈利,並同時想辦法降低網購運貨成本。另有傳統零售商主動反擊,提供網購做不到的顧客VIP個人貼身服務,希望以優質服務留住顧客。/大公報記者 鄭芸央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打算提高其網購貨品的價格,藉此吸引更多顧客光顧沃爾瑪的實體店。據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在比較過實體店和網店價格後,沃爾瑪已經不動聲色地調高在其美國網站出售的部分食品和家庭用品售價,當中包括牙膏和芝士等,這些貨品的網上售價會較實體店貴。其他美國大型零售商包括Costco Wholesale等,其網店的部分貨品價格也較實體店為高。
引客到實體店 抵銷送貨成本
由於沃爾瑪一向以平價吸引顧客,故近月將其網店貨品售價調高的舉動令人關注。沃爾瑪這個做法其實有助抵銷網購送貨成本,提升其電子商貿毛利。為迎合網購大潮流,沃爾瑪投資數以十億美元在美國電子商貿業務,其網購銷售在最近的季度上升60%,但部分投資者擔心成本過高會拖累盈利表現。在過去兩個財年,沃爾瑪的淨收入均現下跌,在截至2017年1月31日止的財年,該公司淨收入下跌7.2%至136億美元(約1060.8億港元)。
沃爾瑪將其網店和實體店銷售的受歡迎貨品售價差距收窄,同時在試驗新的策略,在沃爾瑪網店出售的貨品,會顯示兩種價格,一種是貨品在網上售價,另一種是實體店售價,顧客可以在網上購買貨品,然後到實體店取貨,這種方法有助抵銷網購運貨成本。
事實上,即使沃爾瑪這類大型零售商,對高昂的網購運送成本亦感吃力。舉例說,一盒只售1.28美元的芝士,若由芝加哥送到亞特蘭大的運費便已需要約10美元,而小型零售商的運費更要多一倍。
沃爾瑪改名 向亞馬遜宣戰
沃爾瑪積極擴大網購生意,最近索性改名,由Wal-Mart Stores改為Walmart.Inc,刪除了「Stores」,而外界亦視此為正式向亞馬遜宣戰。沃爾瑪行政總裁麥克米倫2014年上任後,公司增長策略由擴充超級大型超市,轉向加強現有商店及投資網上零售業務。2015年沃爾瑪在美國關閉超過150間實體店,未來一個財年只是計劃設立約20間實體店。在削減商店數目的同時,沃爾瑪亦重新設計現有的實體店,購買小型網購初創公司。這個業務策略至今已取得成績,現有實體店銷售出現連續12個季度增長。
為VIP顧客準備重要場合衣飾
面對網購劇烈競爭,其他傳統零售商紛紛作出反擊,重點是為顧客提供個人化貼身服務,希望留住顧客。紐約麥迪遜大街的Brooks Brothers,每天早上八點已經開門營業,為附近寫字樓顧客提供快速改衫服務,為上班一族在有關衣飾方面,解決任何突然發生的難題,例如恤衫鈕釦脫落或有污跡,西裝褲或裙的拉鏈出現問題等,也會為VIP顧客準備出席重要場合的衣飾。傳統零售商認為,雖然網購方便,但實體店為客人提供細心個人服務,這是網購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