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影視明星王凱在《國家寶藏》中扮演乾隆,再度引發網友對乾隆審美的調侃
前不久,《國家寶藏》在一夜之間刷爆社交網絡,這檔由央視自主研發製作的文化類綜藝節目一時成為年輕人之間的熱門話題,為2017這一「文化節目元年」掀起了最後一浪高潮。純娛樂綜藝一度佔據着大小屏幕,在今年卻漸漸降溫,有些甚至收視口碑雙雙下滑,雖然娛樂至上的綜藝仍具一定優勢,但《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被網友稱為「綜藝清流」的節目也從年初起強勢霸屏。文化類節目的悄然崛起似乎為娛樂氾濫的綜藝市場帶來了一個春天。/大公報記者 張濬東
文化類節目其實自2013年起便悄然登上綜藝舞台,初代的文化類綜藝有河南衛視播出的《漢字英雄》,該節目收視率在當年一度躍升全國第四,之後便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一大批有着兄弟般名字的節目,如《中華好故事》、《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等,但還未出現真正的爆款節目。而到了今年,卻湧現了不少文化類網紅綜藝,最近的《國家寶藏》更是一播出就在豆瓣網斬獲9.4(滿分10)的成績,78%以上網友都給出「五星好評」。文化節目是如何一夜之間集體回春的呢?
去娛樂化觀眾受落
自2015年,廣電總局接連推出的「限韓令」、「限童令」、「禁染令」、「限娛令」等一系列舉措,大批的衛視綜藝都紛紛退出晚間黃金檔,有些轉向了網絡平台播放。與此同時,以文化、美食、科技為主的「慢綜藝」開始迎頭而上。當然,政策只是一方面,文化類綜藝的熱播主要原因還是大眾對於文化的渴求。近年霸屏的綜藝大部分都是從國外購買版權或直接「拿來」,不僅缺乏原創性也早已令觀眾審美疲勞,一味比拼明星陣容和炒作話題也使之落入過度娛樂化的泥潭。此時,像《朗讀者》、《見字如面》這樣的「清流」節目無疑拯救了觀眾嘗遍油膩的胃口。
事實上,觀眾對文化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在過度娛樂的綜藝環境中被暫時遮蔽了,而一旦有優質的文化節目出現,這樣的需求就得到了釋放。
超越模仿方能突圍
《見字如面》通過讀信的方式講述光陰的故事,《中國詩詞大會》將詩詞競賽與綜藝節目巧妙結合,讀美文、記詩詞這兩種形式是目前文化類綜藝中最為常見的。在這兩檔節目受到觀眾好評後,不少電視台也跟起風來,許多節目從形式到題材都如出一轍,到了下半年,原本被稱「清流」的文化綜藝也開始有點氾濫起來。然而,再好的題材都經不起井噴式的消耗,文化綜藝也不例外。一味將爆款模式生搬硬套,也很快讓文化綜藝陷入同質化的怪圈。
此時,《國家寶藏》卻在這初顯疲態的下半場脫穎而出了。這檔節目不僅有二十七件國寶級別的文物珍品作為硬實力,背後的創意和準確的定位也是它勝出的關鍵。過往也有許多以國寶為題材的電視節目,但這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卻首次將有點高冷範的博物館拉上了綜藝舞台。節目中,明星化身歷史人物出演「小劇場」,其間出現的「官方吐槽乾隆審美」等段子「笑果」十足,雖然題材高大上,但手法卻很接地氣,牢牢抓住了年輕人的心。而當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以現代科技在屏幕上徐徐展開時,震撼的效果更是令網友大呼「美哭了」。
除此之外,節目借勢B站(知名視頻彈幕網站)東風也是明智之舉。此前《我在故宮修文物》等文化類紀錄片在B站一夜走紅,央視或許也受到了啟發,在B站開通了「央視綜藝官方」帳號。《國家寶藏》節目上線不到三天,在B站的網播量已超過三十七萬,彈幕也多達四萬餘條,再加上網友們自來水式的傳播,使之迅速成為現象級綜藝。
叫好不叫座的矛盾
雖然文化類節目搭上綜藝這趟高鐵正飛馳得愉快,但車上乘客都有停站落車的時候。文化類節目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曾經歷過黃金時代,《正大綜藝》、《幸運52》、《開心辭典》等都曾是火遍全國的節目,但隨着熒屏審美周期的更迭而被擠出電視主流市場。千禧年後,捧紅了易中天、于丹、劉心武等一批學術明星的《百家講壇》也曾受到全民歡迎,但固化的模式很快引發審美疲勞。如今正當道的清流網紅綜藝又能火多久呢?
有些業內文化人士認為,雖然文化類綜藝已受到廣泛關注,但並不意味着又一個黃金時代的到來,甚至還需要一段漫長的發展時間。《朗讀者》的製片人董卿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文化類綜藝真的很難做」。叫好不叫座是許多文化類綜藝所面臨的困境,此前被看好的《見字如面》比起同期王牌綜藝《吐槽大會》,播放量可謂「慘淡」。可見,文化類綜藝目前仍是小部分人的狂歡,而這種尷尬局面也直接導致了節目在廣告招商方面的弱勢,《見字如面》第一季便是在沒有任何冠名商的情況下「裸奔」上線。
文化類綜藝的走紅無疑契合了國人對於文化的需求,但是否真的能緩解大眾的文化焦慮呢?節目煞費苦心地借助綜藝形式和新媒體傳播途徑,喚起了觀眾對文學、歷史的溫柔記憶,但本質上還是一檔綜藝節目,僅僅能起到宣傳和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速成指南」畢竟無法替代真正的閱讀。觀眾渴望通過服下包裹着綜藝糖衣的藥來解決文化焦慮,而一檔節目是否能承載得起如此重量尚且未知,但在開往春天的路上,它的旅程仍將充滿挑戰。
下期「文化觀瀾」將於2018年1月1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