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不容忽略的「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

時間:2017-12-15 03:16:00來源:大公網

  圖:《通識教育科課程資源冊系列——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資源冊

  「自我與個人成長」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到,自我發展與個人成長是會受到多個因素所影響,例如:個人的外表、性別差異、學業成就、父母管教模式、社經地位等。在肯定自我的過程中,「重視他人」的認同和接納、與別人的溝通和關係,以及參與各類有益身心的活動,都有助青少年進一步認識自己、發掘個人潛能、訂立人生目標。可見,「自我與個人成長」的教學內容,是與學生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亦應是最有趣的一個單元。然而,在首屆文憑試中的通識科考卷中,由於沒有直接以此單元命題,加上2013年一屆文憑試亦沒有直接考核本單元的議題,容易令老師和學生輕視了其重要性,在溫習時容易忽視了本單元的重點和概念。在《通識教育科課程資源冊系列——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資源冊中,歸納出本單元以下三項重點:

  1.自我發展、時下趨勢、生活技能

  2.人際關係的建立和衝突

  3.身份、角色和權責

  重點一:自我發展、時下趨勢、生活技能(2014、2015、2017年試題)

  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和社交發展上會經歷不少轉變,同時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得到別人,尤其是來自父母、師長及朋輩的認同和接納,從而建立正面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自尊發展。建議教師利用相關的調查報告或生活事例,讓學生掌握自我、自尊等概念,繼而再處理面對時下趨勢、掌握生活技能等各項學與教重點。

  重點二:人際關係的建立和衝突

  透過各種人際關係,青少年可增進自我了解,認清不同的權利與責任,亦可從中獲得情感支援,學習待人處事等生活技能,以便應對社會上各種成長挑戰與機遇。與家人、校園師友、朋輩及約會對象之間的人際關係,正是這項學與教重點需要處理的內容。此外,通訊科技和傳媒信息也帶來溝通方式與人際關係的轉變。

  重點三:身份、角色和權責(2013年試題)

  青少年處於各種群體(例如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當中,會因應其身份而扮演不同的角色;相應地,這些群體會對青少年的角色和行為表現予以不同的期望。他們也須承擔多項責任和義務,成為所屬群體中認真盡責的成員和貢獻社會的公民。建議教師在處理這項學與教重點時,引導學生理解他們在不同群體當中的身份和角色,並且在認識自己的權責之餘,亦主動關心社會。

  以上三大重點,師生在溫習本單元內容時,務必謹記。

  而資源冊中所列出的概念,亦應派發予學生閱讀,並輔以適當指導,使他們掌握概念的意義之餘,亦明白如何使用。重要概念如下:青少年期、自我發展、生活技能、人際關係、社教化、自我概念、自尊、權利與責任、角色、人際溝通與衝突、從眾與朋輩影響、傳媒、潮流趨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