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寄往天堂的信/凡 心

時間:2017-12-13 03:16:10來源:大公網

  至親離世,所有後事也已完畢,活着的人以為塵埃落定,可以回歸原來的生活軌道了。實際上要走出傷痛,還要假以時日,需要療傷。

  家母離世已近一月,殮葬事宜也已完畢,但家母的音容笑貌還不時會浮現腦際。想起她此生的坎坷不易,特別是最後幾年雙眼失明、疾痛纏身,便不由得陣陣心痛。

  有的反應還停留在家母活着的時候。

  家母住院期間,家人常為她熬湯。每天下午四五點,是送湯的時間。我如碰巧在家,送湯就是我的事了。家母後事辦妥後的某日,家裏做好了晚飯喝的湯,我如常自動請纓:你們休息休息吧,今天我去送湯。話一出口才猛然想起,這湯已無處可送。那一刻與妹妹黯然相對,無語。

  有兩位情同姐妹的閨密,一直關心我這段日子的心情和精神。其中一位告訴我,她母親去世後,她也有一段日子相當難過。在不能自拔的時候,她就攤開一張信紙,寫下對母親的憶念。寫完後放進信封,寫上:寄往天堂,然後點火把信燒掉。這樣過了一些時日,才算一點點地拋開了喪母哀痛。

  人的一生,總有三衰六旺,傷心事並不少見,各人走出痛苦的方法也不一樣,上面閨密說的固然是一種,也有人憑藉的是寫作、音樂、閱讀、旅行……總之,是不能讓自己長久地沉耽在哀痛中,引開精神的聚焦點,令生活過得忙碌而充實。

  這樣一個過程,便是自我療傷。人遇上了不幸或傷心事,別人的勸解安慰固然有助減輕傷痛,但要回復正常心境,回歸原來的生活軌道,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別人再好也是外因,只有啟動內因方能自救。

  一些性格內向、又沒有什麼「世藝」的朋友,可能只習慣獨處,便會長久沉溺親人離世的情緒中。他的朋友和親人要特別注意開解他。現實生活中有例子說明這類人會從此抑鬱,甚至自我了結。溫暖和關愛是他們此刻最需要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