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山楂茶/吳 非

時間:2017-12-12 03:16:12來源:大公網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個轉發量很高的視頻,講留學異國的兒子不顧時差,詢問父母番茄炒蛋做法。國內正是深夜時分,父母擔心語音訊息解釋不清,急忙起床錄像,遠程指導。視頻一出,立即引發熱議。一些網友長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只有爸媽才會全天待命,百般縱容。也有網友言辭激烈,痛批如今的年輕人自理能力不強,一道菜而已,竟要驚動父母。

  後來母親也看到視頻,轉發給我,笑說還是你省心,自己會做飯,做父母的不用擔心。誰知第二天正在午睡,突然被母親電話震醒:「你爸出差了,我想煮碗麵,快告訴我家裏的煤氣爐要怎麼打開?麵條要冷水還是開水下鍋?」

  母親不會做飯,且因為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油煙最傷皮膚,女人最好還是不進廚房。」而心安理得地做起了遠庖廚的「君子」,以至常被做性別研究的朋友打趣說想引來作為打破女性傳統定位的案例。不過,母親雖於廚藝上一向荒疏,卻有一道拿手飲品。平時輕易不肯做,只在逢年過節、親朋聚餐時才會親手端出色澤嫣紅、晶瑩透亮的一壺。味道酸甜可口,飯後喝下一杯,既能解膩,又可解酒,很受大家歡迎。但母親像是很懂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每人只能分到一小杯,再想添就沒有。其間限定一樣的存在,極具神秘感,吊足了親戚朋友的胃口。

  直到一次有客人問,嫂夫人這道飲品山楂味道濃郁,但又不像平時喝過的山楂水那樣酸苦。不知這飲品叫什麼,原料有哪些?母親笑得驕傲,說叫「山楂茶」,原料倒也沒什麼特別,只有冰糖和山楂。問話的人連連搖頭,說自己常用山楂泡水,為去苦澀,一定要加幾塊冰糖。如果只是冰糖和山楂,用料相同,為何色澤與口感都相去甚遠?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