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大雪養生:補腎防寒精氣足\註冊中醫師 馮 玖

時間:2017-12-11 03:15:27來源:大公網

  大雪節氣上周三(12月7日)降臨之際,香港才開始顯露點點寒涼之氣,相對於小雪節氣,寒意加強了。而北方的天氣更是變得嚴寒,甚至下起大雪。

  寒冷天氣正是風寒之邪侵襲的高發季節,對於中老年人和體虛抵抗力低下的人,腎中精氣不足,腎中之陽虧耗,無力溫煦和激發推動臟氣而容易惹病。現實的情況是每到冬天,有不少病人訴說手腳冰涼,不用電氈或暖水袋,晚上就睡不着覺,半夜都暖不過來,還特別容易感冒。

  手腳冰涼主要是由於氣血不足所導致的,中醫稱之為「腎陽虛」。冬季的主氣為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人體陽氣虛弱,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就會產生一派寒象。

  中醫五行學說中認為,冬季對應的臟器是腎臟;在方向中屬北方。由於腎屬水,水有寒涼的特性,冬季和北方相對來說又比較寒冷,也令腎氣最為不暢,最容易罹患跟腎有關的疾病,故在大雪節氣如能注意補腎、養腎,則有精神充沛不易生病的養生功效。

  中醫所謂「腎」,除指西醫說的具有泌尿功能的腎臟,還包含生殖、神經系統、貯藏、營養、生長、造血、內分泌等功能。故此,中醫說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用。所以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筋骨健旺,步履輕快,神思靈敏;腎氣虧本則陽氣虛弱,腰膝酸軟,易感風寒,生疾病等。在冬季維持腎臟機能正常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但腎虛無力就會使身體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

  因此,中醫認為冬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腎防寒」。飲食調攝對養腎防寒有很好的作用。冬天宜選食牛、羊、雞肉等熱量高的食物,對虛寒者尤其有益。體質一般者可進食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龍眼肉等。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能入腎強腎。若將上述食品放入餐中作食材煮食,既可祛寒,又可補養。

  由於每人的體質不同、年齡有別,在食補中也有宜有忌,應靈活掌握。如腎陽虧虛者,在飲食中以溫補腎陽為宜,可選食羊肉、雞肉等具有溫補腎陽作用的食物;對於腎之陰精漸衰的中老年人,冬天可配食枸杞、山藥、木耳等護陰之品。冬令飲食不可過鹹,因鹹味入腎,會致腎水更寒,有擾心陽。另切忌寒涼食品致傷陽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