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網上直播易陷雷區\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時間:2017-12-11 03:15:26來源:大公網

  圖:臨床心理學家彭學海指,監管網絡的法律追不上互聯網的發展

  早前有印尼女傭在網上直播三名五至七歲男女少主洗澡的片段,當中有少主正面全裸鏡頭,其間有小童曾要求女傭停止拍攝,但女傭未有理會。其後少主家長報警,警方以涉嫌「發布兒童色情物品」罪名拘捕涉事印尼女傭。

  就該女傭的行為,記者訪問了臨床心理學家彭學海博士。他認為涉事印傭的心態是,欲透過其工作分享他人私隱,引人注意,自己則處在安全位置上。他續說:「涉事印傭的生活和工作就在這個範圍,為了成為焦點人物,她將別人的資料跟其他人分享。而她在網上發放消息,能誘發很多人的好奇心。」

  彭學海指,涉事印傭可說是「受控」於臉書,臉書是個人生活分享的平台,她沒有考慮其他人感受以及輿論會對其不利,亦不明白將心比心,因此其心態是道德上的不誠實。

  那麼,男女少主在這個年齡發生此事,會有什麼影響嗎?他說:「這個真的不知道。在意識層面上,七、八歲的小孩對羞恥感感覺不大。從報道中知道,少主被拍時曾說不好。假設受害小童將來知道此事,或會令他們想得很多,暫時無法猜測這事對受害小童會否產生創傷後遺症。」

  對於時下網上直播成風,彭學海有以下看法:「網友直播時可以說話,有表情,有環境,更可即時互動,這比發表文字更有效果。所以,這個趨勢會越來越熾烈。業內也有研究顯示,直播可以造成更多效果。」那會否產生更多網上欺凌?他說:「網上自由空間大,網友發言,已習慣會受到其他網友回應,如果接受不到可選擇刪除或封鎖對方。網友發文,其他網友會發表不同意見,發文網友只須站在支持自己想法的一方,就毋須理會。客觀而言,其他網友帶有偏激的言論,其實對發言網友於身體上沒有造成傷害,至於精神上的欺凌,除非欺凌到位,才會對發文網友產生效果。」

  彭學海認為互聯網發展迅速,相關法律卻相對落後。網上直播有涉及色情的片段,顯示這些網友不再理會道德和法律。例如小童上網打機,雖然該遊戲有註明小童不宜參與的限制,法律上卻無法禁止,在某程度上小童是犯了罪。互聯網的直播已成風氣,這是不能阻止的事實。

  聞彭學海之言,網友須為自己定下道德標準,才是最為重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