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當他們遇上了竹棚\張茅

時間:2017-12-10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搭棚技工是竹棚上的魔術師\資料圖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列出的十件香港最為讚賞的事,其中一件是搭竹棚,全球高知名度的城市興建高廈,均採用鋼材鋼桿搭建外牆築架,獨有香港沿用古舊傳統的竹棚,CNN記者描述香港大廈林立,以中銀大廈與環球貿易廣場最為矚目,令記者更驚奇的,更是與天比高的竹棚,大廈有多高,竹棚即有多高,形容搭棚工人是一場雜技表演。

  從地面向上望,在竹棚頂端工作的搭棚工人,只似一團不大不小的黑點,外國人看來也許心驚肉跳,CNN以「死士」(Dare devil)形容全港約一千七百名註冊搭棚技工,並表敬意。讚賞之中,流露對安全的感受。CNN形容的「死士」皆是註冊技工,受全面培訓,掌握此門技術,經合格取得註冊,才成為別人眼中的勇敢者,竹棚上的魔術師。

  美國一家投資銀行的高層女士去年由總部調到香港,為竹棚寫了一篇文章貼於網頁,說到她初到香港,大廈林立令她深深着迷,更使她驚嘆及難以置信的,是大廈建築用的竹棚。現代化的大都會中,這種古舊的技術大行其道,金屬棚架備受冷落,實在令人好奇。

  她「驚奇」過後,好奇地探研搭棚技巧,發現這種傳統技術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好處。相較金屬支架,竹枝輕巧實惠,搭建過程快捷,可以循環再用,性能柔韌,不須預先生產組裝,可以在工地現場靈活切割,非凡韌力使用壽命更可長達七年。這些好處是鋼材所不及。

  這位女士對竹棚的安全性有她的見識,她認為西方人士感竹棚弱不禁風,出於對使用和技術不甚了解,如CNN的報道,畢竟竹棚的應用與西方人士熟知的建築方法相距甚遠,在探討竹棚是否安全,須尊重業內人士對竹子物料安全的認識,以及政府一直對竹棚的應用作出嚴格安全指引和規管。

  這方面我有同感,我採訪過香港最可怕的兩場颶風(當年天文台採用颶風,後來才用颱風)「溫黛」和「瑪麗」,眼見長洲碼頭海面只見木塊不見水面,颶風將船艇解體,變成木塊把海面蓋住。市區有竹棚吹倒,大部分塌一半或一角,少見全幅塌下,也不會散成竹條,可見竹棚工藝可承受強大的破壞力。

  這位女士有趣地建議,下一次經過竹棚的時候,不妨放緩腳步,欣賞細密精巧的工藝,尋覓搭棚工人靈敏矯捷的身影,感受竹棚獨特的美態。

  對竹棚的美態,美國攝影家Peter Steinhauer抱有同感,他興致勃勃,來香港獵取搭棚鏡頭,組成以竹棚為主題的系列作品,放在網上,成為熱點,網民看後嘖嘖稱奇,表示不可思議。

  在二○○○年,德國柏林舉辦「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由建築師設計的「竹亭」,是大會的主要表演場地之一,靜立於世界文化中心的水池前,由數名搭棚師傅搭建而成,表現獨特的港式建築風格與技術;富有特色的「竹亭」,用作大會文化交流及演藝場地,成為文化節的標記,香港率先將中國搭棚藝術展現在德國人面前,後來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的獎項。

  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史密森民俗文化節」,香港的搭棚工藝又一次在國際活動亮相,吸引美國觀眾特地進場觀看。一座大型竹棚花牌裝置「天天向上入門須知」,一經亮相,就引起各界巨大回響,美國觀眾吃驚中國這門工藝技術和竹子構成的建築藝術。去年在柏林舉行「世界建築節」上,是香港搭棚技術第二次在德國亮相。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高仕棠(Kristof Crolla)教授的作品「竹亭」(Bamboo Pavilion),擊敗九位對手,獲大會授予「年度小型項目」獎,後來在另一次參展中再獲頒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銀獎。出自不同設計家的「竹亭」作品,先後贏得十多個本地及國際獎項。

  高仕棠是比利時建築師,十分欣賞香港的傳統搭棚技藝。他認為搭棚工人在沒有圖則下,僅憑專業直覺施工,即可搭建出多層樓高的棚架,很了不起。這些每根形態、尺寸和結構性質不一的竹子,用到他手上,卻成為他設計「竹亭」最大的挑戰,不由然對搭棚工人表示佩服。他帶領中大建築學院研究團隊,研發結合精確參數化設計系統、傳統工藝,及不規則自然資源的新方法,應對這些難題,最後完成了「竹亭」作品。這是一座四層樓高,佔地約三百五十平方米的竹棚網架結構,用四百七十五根大竹組成,要克服屈曲技術,再蓋上纖維布料遮擋風雨,足以容納二百個座位。

  高仕棠這位比利時教授對竹棚的評價:「竹子是生長最快速、是最環保的建築材料,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如何在設計及建造上利用這些自然建築材料。我希望證明傳統工藝也可以與先進的數碼設計工具相輔相成,製作出令人振奮的創新建築!」「竹亭」的設計,體現了竹棚建築的無限可能。

  現代搭棚技術,在香港發揚光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內到處興建住宅,搭棚業興盛起來,工人入行靠同鄉或朋友介紹,學師三年,邊學邊做。一九七七年建造訓練局開辦搭棚課程,學習實用技巧、建築安全和管理知識,考獲執照才能就業,使搭棚工藝規範有序。一位入行的八十後青工感觸說,香港竹棚世界聞名,有些人印象中的「搭棚佬」粗魯,但受人讚賞,「我們也是藝術家」。

  竹子種在公園或街角,美化了四周環境,種在家中庭前,堪作觀賞,形態灑脫,象徵高風亮節。竹幹支撐起城市的文明建築,此刻站在高聳的竹棚下,偶然發現複雜的棚架,由無數四方形組成,與漢字方塊字體不謀而合,又與中國象棋方形走盤相近,一座大型竹棚,很像掛起的一盤棋,人在其中工作,如棋子走動。竹棚的出現,引申着中國人的文明文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