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尾,《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二○一八》新鮮出爐。相關新聞報道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頗深:「米芝蓮官方表示,香港的美食環境越來越有活力,飲食市場也越趨成熟,充分展現出飲食文化的多元性。」細看榜單,有接近二百三十家香港餐廳上榜,這其中既有中國菜,又有日本料理、意大利餐廳、印尼小食等。中國菜裏又包含了粵菜、本幫菜等多個菜系。跨國、跨地域的米芝蓮用餐選擇,着實體現了香港多元的飲食文化。
至於價格方面,不同評級的星級店舖、車胎人推薦榜和街頭小食名單,囊括了貴價食肆與平價攤檔,給予食客充分的選擇權。作為一個荷包不算厚實又喜歡吃的「初級老饕」,最開心的,莫過於在街邊巷口隨時都可能「轉角遇上米芝蓮」。
比如我家附近的北角一帶,近幾年上過米芝蓮榜單的食店前後至少有三四家。偶爾肚子裏的饞蟲作怪,我便會去利強記買個雞蛋仔。特別在天冷的時候,捧一個熱騰騰的雞蛋仔,既解饞,又暖手。行多幾步一個左轉,就有機會看見麥記美食門口排隊的人龍。來一份生煎包,再加幾個煎餃,即煎即賣,脆皮底,厚肉餡,濃湯汁,一口咬下,一本滿足。
親戚朋友來香港遊玩,想試一試港式點心,米芝蓮一星店北角添好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最新評選裏北角添好運意外被「搣星」退出榜單,其連鎖店深水埗添好運則還在榜單上。添好運老闆談起北角店被摘星時,提到招人難、員工青黃不接是品質下降的最大原因。雖然如此,對於住在東區的我而言,北角添好運仍是一個可以一吃的「前米芝蓮」餐廳。當然,如果想就近享受米芝蓮一星水準的粵菜,北角利苑酒家自然是不二之選。
這些店的價格,從幾十元到千百元不等,步行範圍內,沿途好幾個米芝蓮級美食,更別說多如牛毛的「榜上雖無名,食客滿天下」的其他「隱世」美味了。一個小小的北角已是如此,整個香港,真真如米芝蓮官方所言,美食環境富有活力,飲食文化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