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關掉入閘機?\耶生

時間:2017-12-05 03:15:58來源:大公網

  為了紓緩觀塘線月台擠迫,港鐵出奇招,在早上的繁忙時間,關閉「上游車站」部分入閘機,乘客進入月台的速度減慢了,月台不再擠迫了,上車的乘客少了,列車的空間多了,「下游車站」的乘客就可以上車了。

  先不說這一招成效有多大,但這是港鐵一以貫之的思維。早在港島線的鰂魚涌站規劃,相信也是如此這般的想法:鰂魚涌站港島線與將軍澳線(之前是觀塘線)之間,需要走一條長長的走廊,就是用空間賺時間,以鬆動人潮。

  可是,這一招並不「以民為本」,無論是鰂魚涌的規劃,還是關掉入閘機,都是拿乘客的時間去解決問題而已。不過,港鐵也並非沒有好的招數,比如在金鐘,港島乘客轉車荃灣線,有時會在中環開一班「吉車」,聽說金鐘的乘客,見到吉車時,會發出歡呼聲。一班列車幾乎可以「吃掉」整個月台的乘客,這是成效最高,也不會騷擾到其他站的乘客的方法。所以,港鐵這次方案,也有提到有列車到調景嶺之後,立即回頭到黃大仙載客。比起關入閘機,如何靈活去做車務調動,才算得上是提升服務質素。

  綠色小巴倒是一直做到這件事,他們的做法很「土法」,就是司機見到某個站特別多人,就立即在Call台通知站長,站長就派一架小巴出去。但對於港鐵,這種車務調動應該可以做得更先進、更透明、更方便。我相信港鐵有做到一些統計資料,例如每一個站,從早上七點算起,每五分鐘有多少乘客在月台等車、每個乘客平均多少班次才上到車、哪一個站開始乘客會擠不上車,等等。透過這些資料,電腦模擬乘客上車的情況,然後做更精密的車務調動安排,這次從黃大仙開出吉車是一例,但能否做得更精密,甚至讓乘客都知道,例如每天的八點會有一班吉車在黃大仙開出,然後影響乘客的行為,讓一些八點零五分才出現在月台的乘客,早五分鐘出現?

  不過,也要替港鐵說句話。人多就是人多,問題是人多,然後才是擠迫。解決人多,倒不是港鐵這個層次負責的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