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繼「一帶一路先鋒論壇」在港成功舉行,本港實驗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將於十二月九日至十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舉辦「香港帶路2017─城市文化交流會議」,來自五十個「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藝術文化工作者、決策者和學者,將通過跨領域、跨城市、跨文化的互動探索尋求合作。活動總策劃、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日前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藉多年跨文化實驗經驗,講述其對「一帶一路」倡議下文化交流的理解,分析香港在其中的位置及優勢。
「一桌二椅」交流創作
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包括金邊、曼谷、孟買、伊斯坦布爾等地的藝術家,先於十二月一日起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上演四場「一桌二椅」劇場及舞蹈演出。是次演出,延續榮念曾逾二十年的實驗理念,以中國傳統戲曲基本舞台配置「一桌二椅」為概念交流創作,並將舞台打造為設有四面鏡的黑盒劇場。
「我始終覺得,『一帶一路』、文化『帶路』的概念,總是要由一些重點地方開始。有些地方對華不太友好,但我看到在民間,文化互相交流學習,很多時候百無禁忌,希望可以建立良好的關係。」榮念曾從一個廣義上的角度理解「一帶一路」,認為重點在於交流合作,民間的合作較靈活。對於是次邀請合作的藝術家人選,他有兩方面考量,一是有跨文化創作經驗,二是對中國感興趣卻尚未接觸過。如伊斯坦布爾的編舞家Gizem Bilgen,之前從未到過亞洲。
香港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位置。一九九七年,榮念曾在香港主催了四城文化論壇(簡稱「四城會議」),由上海、深圳、台北、香港輪流作莊,探討四城之間共同關注的文化議題。至此二十年間,據其回憶,早期香港為深圳、上海在藝術基金會組織、政府資助標準等方面提供經驗。中期則重點討論共同空間,如博物館、劇場的管理體制,四城之間相互參考。今年在四城會議的基礎上,擴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網絡,主題為「香港帶路」,探討文化交流的機制、營運與未來挑戰,配合「一帶一路」的討論議題。
香港提供管理策劃經驗
榮念曾說:「民間的參與,怎樣可以協助整個交流合作,是我們關注的問題。一個比較成熟的環境裏,企業、社區、政府的支持應該是三方面平衡的,這樣才會允許文化的空間可以大膽去拓展。香港在文化管理、文化策劃方面相對成熟,民間與政府互動頻繁,比如香港藝術發展局是民間主推發展起來的,西九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計劃,由民間與政府合作,展現了共同關注未來長遠文化發展方向的視野。」
「『一帶一路』對於文化交流,是很好的契機。」榮念曾認為,建立智庫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目的是研究文化交流面臨的挑戰,建設交流網絡,提供策劃服務。同時,培養雙文化、雙語的策劃人才亦十分重要,他們應具有相當的敏感度,以理解不同文化,策劃文化產品。此外,前線藝術家可以展開合作與對話,以平等的姿態,主動了解當地的文化現象與文化發展的挑戰。
「香港帶路城市文化交流會議2017」系列活動地址均為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一桌二椅」節目尚有兩場在本月七日及八日上演,另有「香港|台北|上海|深圳 城市文化交流會議」(「四城會議」)及表演藝術大師班等活動。詳情可見:http://www.zuniseason.org.hk/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