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書法打坐 養生法寶

時間:2017-12-04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六月,饒公(前排坐者,中)與汪德邁(前排坐者,左)等法國學者在巴黎聚首\饒學聯匯供圖

  虛齡一百○二的饒公有兩大養生「法寶」:堅持每日打坐和寫書法。鄭煒明介紹,饒公非常注重健康,曾笑稱搞學術是鬥長命,不是鬥搏命。他十八歲開始專門練「因是子靜坐法」,「因是子靜坐法」是一種類似打坐的保健方法,關鍵用意志控制大腦不想任何事,堅持二十分鐘,姿態不重要,坐着放空發呆也可,完了就睡覺,讓身心得到充分休息。他說:「書法需要提氣寫,饒公認為這也是練氣功的一種。」

  勤奮學者 博大精深

  談及師傅對自己的影響,鄭煒明笑稱:「饒公曾形容我跟隨他是『運氣不好、很慘』,他在學術研究上倡導『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要求學生做『通人』,並非做專家。這個『通』、『究』之道要付出極大心力和極多現實上的自我犧牲,在學術上『無家可歸』。」他表示自己是饒公眾多學生中唯一不側重某個特定研究方向,「饒公認為『通人之學』應先博大再精深,特別注重不同領域間的關聯性問題,這樣慢慢就越做越通。」他續說,饒公的治學態度,從不自我設限,保持廣泛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饒公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勤奮、勤奮還是勤奮,他在八十八歲前是最勤奮的學者之一,每天只睡五個小時,凌晨兩點就起床開始讀書、寫論文至七點,六點給我打電話交代當天的工作,所以我至今還堅持六點十五分就起床。」鄭煒明說,饒公從不管世俗的東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二○○三年饒公因患輕度中風,才從學術的第一線退下來。

  饒公近年多以輪椅代步公開露面,不過女兒饒清芬則表示私下盡量讓他多走動,經常在屋企樓下花園散步。

詩興即發 喜歡旅遊

  在女兒的印象中,饒公「玩性十足」。「父親喜歡旅遊,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只要有活力他就想出去玩。」她笑着說,有兩次家庭旅遊,父親「詩興即發」;一次在新西蘭,夜裏突然讓她準備筆紙寫詩,另一次在日本京都,他吃完牛肉便隨手寫詩。

  在饒清芬眼裏,父親很念舊。今年六月他親自遠赴法國巴黎為「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迴展(巴黎站)揭幕,也圓了他與新老中法學者再聚巴黎的心願。饒公時常懷念教學的日子和曾經的學生,重遊他昔日去過的「皇門靜室」(Petites écoles),曾經執教過的法國遠東學院(école francaise d'Extrême-Orient),以及非常賞識他的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

  「法國著名漢學家汪德邁還帶着家人來聚會,父親非常開心再見到他。」饒清芬說,汪德邁曾於一九六○年代成為父親的學生。「兩年前,他還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二屆饒宗頤訪問學人,在港舉辦『我與我的老師饒宗頤』講座,分享他與父親之間逾五十載的師生情誼,我們聽了很感動。」

  饒公逾半世紀始終勤於學術研究,並堅守養生之道,與汪德邁亦師亦友,都讓人肅然起敬。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