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千年筆記 永恆的光\陸布衣

時間:2017-12-02 03:16:00來源:大公網

  我以為,寫作就是閱讀的結果,閱讀大地人生,閱讀各類經典。這些年,我一直在歷代筆記的經典中穿行,從漢魏六朝,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如果按筆記的卷數粗略算算,應該不會少於三千卷。

  洪邁似乎就站在我的眼前,他告訴我:這七十四卷的《容齋隨筆》,是他四十多年的心血,裏面有不少值得你讀的東西。是的,這部宋朝暢銷書,連毛澤東逝世前十三天還念念不忘。三十年裏,我至少系統讀過三遍,第三次閱讀,終於忍不住,一下就寫了兩萬多字的閱讀隨筆。

  這就是《字字錦》寫作的開端。《字字錦》扉頁裏有兩個短句:精神是智慧的池塘、虛壹而靜。我想傳遞的意思很明確:虛心專一,放空內心,達到寧靜,就會產生無窮的智慧。

  寫作的前提是閱讀。我閱讀歷代筆記,一般利用早起時間,每天一個多小時,無論寒暑,數年不輟。我用的是沒有註解的點校本,只是不想被別人的解釋影響自己的判斷,也為了保持閱讀的連貫性。唐宋以後的筆記,大部分文字並不艱澀,當然,也有不懂的地方,沒有關係,可以不斷地比較和辨別,每翻一次字辭典,就是一次學習的過程,且許多字詞出現都有規律,經常碰面,你就熟悉了。邊讀邊點評,不求速度,老牛拖車,讀一卷是一卷,每一本讀完,再仔細理一遍,從中選出數則有伸展開拓度的章節,記下我的隨筆。我把這些綜合類的(從內容上分)、比較短小的(基本是一千字以下)的筆記合起來,名之曰「筆記新說」。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些筆記作家,在用畢生的經歷,告誡我們,因此,歷代筆記裏,現實的影子,甚至我們自己的影子也無處不在。

  我從沙裏披金。我遵從有文、有思、有趣的寫作原則。

  千年筆記,永恆的光,此光燭照,中華文化之燦爛星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