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斜槓青年\侘寂

時間:2017-12-02 03:16:00來源:大公網

  白天是在香港某醫院看診的醫生,晚上是本地樂團的當紅主唱;周一到周五是在大學實驗室做研究的準博士,周末就成了熱門樂隊的瘋狂貝斯手;平時是忙碌的上海某互聯網企業產品經理,轉頭就成為眾籌出書的新晉作家。

  這是我認識的幾個朋友,他們有多重身份,身份來回切換,忙碌,卻格外充實而快樂。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斜槓青年。

  同時有多重身份,在自我介紹時會用斜槓來區分自己,比如「產品經理/作家/文案策劃」,這樣的人,在當下被歸類為斜槓青年。

  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催生了很多新概念,共享經濟算一個,斜槓青年也算一個。前者是對閒置資源的再利用,後者則是對自身能力的再開發。廣義上來說,斜槓青年並非什麼新事物,身兼多職自古有之。然而曾經的兼職或因生活所迫,並非自由選擇。現在的斜槓青年則完全不同,增加收入不是目的,享受多元人生才是核心。在單一身份之外,因為樂在其中,開拓第二、第三身份。

  有人總結了斜槓青年的幾個特點:興趣愛好廣泛,熱情,社交能力強,能不斷學習。如果你同時滿足以上多個特質,那麼你就有成為斜槓青年的潛力。

  但是,成為一個斜槓青年,絕不僅僅是「開拓副業」這麼簡單。

  很多長輩,特別是公司上司,對斜槓青年不看好,覺得他們「三分鐘熱度」,什麼都想做,又什麼都做不好。我倒覺得,這些人算不上斜槓青年,而是浮躁青年。一個合格的斜槓青年,一定是專於某一方面,先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第一身份),再基於能力縱向延展新身份,比如擅長文字的記者、編輯,可以在寫手、翻譯、影評人、自媒體等方面有所發揮;或基於自己的興趣橫向發展新身份,比如醫生、博士、審計師組團夾band出唱片,登上音樂祭的舞台。

  說到底,「斜槓」是一個人在不同方面的自我實現,它不是兼職,和多勞多得不一定相關,更重要的體現是多勞多樂。在第一身份之外,至少深入開發一個你熱愛並願意為之投入時間精力的愛好,才是成為斜槓青年的不二法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