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作品也是生命/耶 生

時間:2017-11-28 03:16:07來源:大公網

  著名日本漫畫《浪客劍心》的作者和月伸宏,因為藏有兒童色情光碟被捕,震撼漫劃界。

  這套於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九年連載的《浪客劍心》,剛剛在三個月前推出續篇「北海道篇」。作者被捕,連載當然暫停,這個容易理解。但之後影響之大,卻超越想像。比如說,有電視台原本正在重播《浪客劍心》的動畫,要立即停播;又有另一家電視台原定播放《浪客劍心》的真人版電影,都因為作者的醜聞而要改播其他電影。

  怎麼整個日本社會都在懲罰一套漫畫和它的周邊產品?

  有熟悉日本的朋友跟我說,相信很快,《浪客劍心》的所有相關產品,都會絕跡市場,就彷彿世上從來沒有過這樣一套作品一樣。

  姑勿論朋友的說法是否成真,但停播相關動畫和電影,已經見到日本人將會循這個方向處理。

  由於作者犯事,出版社唯恐銷量急跌,煞停之後所有計劃,是可以理解。但對於之前的作品,是否應該槍斃,是否應該抹殺它曾經的存在?

  關於作者與作品的關係,我一向支持一種說法:從作品面世的一刻,就像嬰兒離開母親一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這個生命活得有多精彩,當視乎作品跟讀者能否好好相處。而《浪客劍心》在讀者心目中,一直是經典作品;吸引讀者的,從來不是作者本人,而是內裏的人物、情節─雖然這都是作者的創作。或許大家對《浪客劍心》的故事不太了解,故我舉一個大家會明白的例子:《神鵰俠侶》中,楊過苦等十六年,跳下絕情谷之後,終於與小龍女重逢了。掩卷之後,你會讚嘆作者金庸寫出一段出色的情節,但當二人重逢的一剎那,字裏行間,你會想起作者嗎?在那一刻,感動你的,是楊過小龍女,還是金庸?

  和月伸宏除了《浪客劍心》,還有其他作品,如《西漠槍火》、《武裝鍊金》,都得不到讀者的喜愛。如果作者就是作品,為什麼它們的受歡迎程度會差天共地?

  好作品就是好作品,歲月已經證明了《浪客劍心》的成功,不應因為作者有不為人接受的一面,而予以否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