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國元素/林中洋

時間:2017-11-28 03:15:50來源:大公網

  很多年以前,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遇見的德國人往往說不到三句話,就會問:「您是從哪裏來的?到德國多久了?還要呆多久?」後來的好些年裏,沒人再問我的去留問題了,但是卻總有人把我當成「中國問題專家」,問我一些關於孔夫子、成龍李小龍、計劃生育、三峽大壩之類的問題;還有的人主動提出來要吃我做的中國菜,我那時的廚藝真是天曉得,但卻每次都會下足功夫,要做出中餐館裏吃不到的「真正的中國飯」來。

  再後來,除了在工作中,日常生活裏沒人再把我當「專家」,包括新認識的德國人,都好像沒看見我的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連「你從哪裏來?」都不問了,甚至還有人對於我會說中文感到驚奇不已,這倒是省了我不少事情,我不用再有事沒事地「答記者問」了,也不必再每次都做麻煩的中國飯招待客人,除了是很好的朋友或是有了什麼特殊情況,比如今年年初的時候,我的生日正好碰上中國的大年三十,我想那就包餃子吧,但是又一想,我請的朋友都是德國人,她們從來還沒見過餃子,這會包出什麼來?於是就改成了包餛飩和春卷,至少不用擀皮,而且成功率百分之百。那一晚,我們大家一起動手,把一個中國年過得熱熱火火、賓主盡歡。

  不久前,我女兒說她今年的生日只準備請八個人,我正奇怪她這次怎麼這麼「謙虛」,她就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想你帶着我們包餃子」!怪不得呢!她也知道做餃子麻煩,她自己到現在也沒學會,卻要讓我帶領一群德國孩子包餃子,那不是難為我嘛!

  但是想到她願意強調突出她身上的中國元素,我又感到很高興,就咬咬牙同意了。

  生日會那天,這些大姑娘小伙子高高興興地來了,他們很好奇也很興奮,想快快知道這是什麼中國好東西。我於是從和麵開始一步步地教他們,到底是大孩子了,他們學得很快,手也很巧,揉麵的時候大家輪番嘗試,切菜的時候各有各的分工,擀皮是最難學的,但是每個人都做了努力;至於包,如果不計較外觀,還算是比較容易,我只給他們示範了一個,其他的所有餃子都是他們自己包起來的。那天我們做了韮菜、白菜和西葫蘆三種不同的餡兒,總共包了近兩百個,可謂戰果輝煌。儘管那些餃子大大小小,爺爺孫子都有;而且千姿百態、胖瘦不一,但是對於第一次包餃子的這些孩子們來說,這可是了不起的事情。那天我當然很累,然而,看見女兒開心的笑臉,特別是看見這些年輕人的臉上散發出來的喜悅與驕傲的光亮,我覺得所有的辛苦就是值得的了。

  第二天,好幾個孩子的家長打電話過來,「質問」我為什麼從來沒在和他們聚會的時候帶他們包過餃子?

  我笑了,說下回補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