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偽裝的「同志」/楊 騏

時間:2017-11-27 03:16:07來源:大公網

  在亞太地區,日劇相對於港劇、台劇、韓劇、泰劇、內地劇來說,算是比較多元、開放、有想像力的了。例如《偽裝夫婦》這部在二○一五年秋季於日本電視台「水十」時段上演的電視劇,就涉及到了性取向、家庭觀、逼婚、形婚等社會議題。

  掌管全局生殺大權的編劇一職由話題作好手遊川和彥擔任。然而,在《偽》中,游川和彥一邊企圖傳達「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普通、一樣正常、一樣值得祝福」,一邊直接把「同性戀」扔進了「異性戀霸權模式」中去了。在此劇中,同性戀的「性」是被懸擱的,劇中無論是男主角陽村超治與男配角弟子丸保,還是女主角嘉門尋與女配角水森刊,他/她們雖然短暫地生活在一起,但性生活的部分完全被割裂在外。

  像《偽裝夫婦》這類涉及同性戀議題的電視劇能在黃金檔播放,且有一線演員們傾力演出,吸引更多的普通觀眾來了解和關心同志群體,實在是件好事,確實對大家接受性小眾群體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但令我害怕的是,如果類似題材的電視劇,只把性小眾放在主流異性戀框架下去言說,只不過一味加劇了普羅大眾對性小眾群體的刻板印象,反而令人更加擔憂。

  我對《偽裝夫婦》顯然是不滿足的,游川想藉電視劇掀起一場反叛,但由於游川對同志的理解一點也不充分,所以這頂多是一場不徹底的反叛。

  然而這場不徹底的反叛也不是全無意義。它能讓保守與激進這兩種樂趣兼而有之,使文本具有一種靜悄悄地發起革命的可能,可以讓觀眾在閱讀和觀賞的過程中製造這個可能。編劇透過他創作的文本來衍生他的意圖,觀眾透過閱讀和觀賞來衍生想像與認同,是一個兩種方向辯證拉扯的磁場。

  雖然游川和彥的反叛不太徹底,但他畢竟創造出了這個充滿話題和爭議的辯證磁場,並成功地將觀眾拉扯到這個磁場中來。身為編劇的游川自然有他的制約和缺陷,然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借助這部劇如何閱讀、如何接收、如何思考,則端看我們自己的選擇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