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熔爐》與「熔爐效應」/余 靖

時間:2017-11-27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韓國電影《熔爐》促進韓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完善   資料圖片

  媒體的力量在於傳播,但傳播的力量有時候可以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六年前,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熔爐》改變了許多國人對韓國電影的看法。而且它的熱映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持續關注,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之下,韓國光州警方組成特別調查組,再次着手對「仁和學校事件」進行調查,案件嫌疑人被重新起訴,與此同時,韓國政府為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陸續修改和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又以《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名「熔爐法」)最為知名。《熔爐》讓我們看到一部現實題材影片所蘊含的巨大能量。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這也是《熔爐》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

  六年後的今天,北京紅黃藍幼稚園有人涉嫌虐待兩三歲小孩子們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的新聞,讓許多網友感到憤慨難受,難以想像這是人為的事情,原來真的有連幼小的孩子都不放過的畜生,然而更可怕,讓人細思極恐的是也許根本不是這個社會變了、變態多了的問題,或許只是因為現在網路發達了,資訊傳播途徑多了,許多事情不是那麼容易藏得住了,以前的我們只是一直被蒙在鼓裏罷了。

  我國從來不缺那些拍爆米花電影博取名利的追逐者,卻鮮有反映現實題材和社會問題的作品,當然這或許也和我們報喜不報憂的環境有關,在兒童性侵這件事情上,我們也許比韓國還要嚴重,卻因為種種限制顯得更加的沉默。在這個人人都喜歡看電影的時代,以及電影市場如此龐大,動不動就電影票房過億的中國,我們急需一部像《嘉年華》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來讓更多的人關注了解重視虐待兒童這一話題。從小我們就被稱為祖國的花朵和未來,小時候讀過的文章裏魯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言猶在耳。

  如今我們都長大成人,甚至有的人已經為人父、有的人也已經為人母,卻看到本應該被好生照顧善待的小孩子們被這群人渣侵犯,那些有孩子的父母開始為自己孩子的成長環境擔心,那些沒有孩子的人們更沒有了想生育的打算。而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結局莫過於那些衣冠禽獸逍遙法外,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繼續他們花天酒地的生活,甚至已經漸漸忘記了受害者的樣子,然而受害者從小就要背負這樣痛苦的陰影度過這無法重來的一生。我們需要媒體的曝光,警方的嚴查、法律的嚴懲,社會的反省和進步,而不是醜聞發生以後礙於面子一味地掩飾。

  最近看到讓人難受的新聞真的很多:杭州保姆縱火案、江歌被殺案、攜程親子園虐童案、紅黃藍幼稚園虐童案。不禁讓人想起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中有寫到的那段話:「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兇殘到這地步。」

  我不知道這世界是否會變得更加美好,也許最近這些新聞讓我們看到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心的險惡,但我們不能因為不忍直視就閉上眼睛,轉過身去。這樣的話,我們也會將內心最為寶貴的東西轉讓給那些我們討厭甚至極其鄙夷的人和事。就像《熔爐》中說的:「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我們必須發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哪怕只是表達不滿和憤慨。但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媒體才是傳播力量的中流砥柱。良知媒體,請發聲吧!為孩子,為真相,為我們少一些黑暗多一些美好的明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