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黎坪訪秋/徐 可

時間:2017-11-27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陝西黎坪景區秋意甚濃 資料圖片

  十月下旬,北京秋意闌珊,已有點初冬的寒意,而黎坪的秋天卻活潑潑的、熱烈烈的。

  黎坪是陝西一處著名的景區,位於漢中市南鄭縣。說來慚愧,在這次去黎坪之前,我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最美的東西從來都不會張揚,也不需要張揚。天地不言語,它只兀自美麗着;你能否感受到它的美,全憑你的內心。人類自以為是這個地球的主人,其實對我們所處的世界又了解多少?有多少「大美不言」的人間仙境,在地球的某個角落裏暗自美麗着而不為人所知?像黎坪這樣一個絕美佳境,在大秦嶺深處隱藏了千千萬萬年,直到二○○九年才羞答答地對世人露出真容。

  凡是初到黎坪者,印象最深的肯定是這裏的樹。那天傍晚時分,我們的車子剛剛進入山區,車上的同伴就不斷發出驚呼:這裏的植被真好啊!的確,放眼望去,山上山下,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都是樹啊!濃濃的秋意把樹葉染成五顏六色,除了「層林盡染」,實在想不出更合適的詞來形容它。當時天上下着毛毛細雨,遠遠近近的草木更顯嬌艷。說句實話,當時我的感覺是震驚,我沒想到在北方有這麼好的植被。

  我們的觀感是對的。黎坪人告訴我們,景區雨水多,河流多,氣候濕潤,植被豐茂,草木葱蘢,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八點二,其中原始森林就有六十四萬畝,近三萬畝的巴山松佔全國巴山松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巴山松是中國特有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瀕臨滅絕的物種,有極高的科考價值和觀賞價值。黎坪的植物品種非常豐富,堪稱「植物博物館」。二○一二年,黎坪景區聘請西北農業科技大學教授並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景區內植物種類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查,確定了樹木科、屬、種等八十八種珍稀樹種,將其命名製牌。據調查統計,黎坪景區旅遊線路分布有國家級珍稀瀕危、重點保護植物八種,隸屬於八科八屬。其中,裸子植物二種,分別為秦嶺冷杉、紅豆杉。被子植物六種,分別為連香樹、水青樹、領春木、華榛、金錢槭、水曲柳。

  陝西是我所熱愛的一個省份,雖然來的機會不多,可是我對她一直心存嚮往。我熱愛的是她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西安的古城牆、大小雁塔、碑林,臨潼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扶風的法門寺,黃陵的黃帝陵,以及地上地下那數也數不清的文物,都令我神往。因為這份熱愛,近些年來我連帶喜歡上了原本並不十分喜歡的陝西美食。在從咸陽機場去黎坪的路上,在高速公路休息區,我吃了兩個肉夾饃、一碟涼皮充飢,那個美味讓我至今都忘不了,也因此遭到正宗吃貨們的鄙視。─但我得承認,我對她也一直心存偏見─在我的印象中,陝西乾旱缺水,土地貧瘠,黃沙漫天,植被稀疏,自然條件惡劣。所以,當我看到黎坪這麼好的生態的時候,其驚訝程度可想而知!

  雖已深秋,可黎坪卻細雨綿綿,彷彿江南的梅雨季節一般。我們在黎坪兩天,雨水竟然淅淅瀝瀝沒有停過,山石,樹木,花草,農舍,全部籠罩在濛濛的煙雨中。雨中的山陰道上格外光滑,道路兩側長滿了苔蘚,連老樹樹幹上也被青苔滿滿地覆蓋住。大片的巴山松林冠整齊,樹木參天,林海茫茫,松脂清香。雨水把樹葉洗刷得乾乾淨淨,紅的嬌艷似火,綠的青翠欲滴,黃的明燦耀眼。雨水落在路邊小溝裏,匯成小小溪流,蜿蜿蜒蜒一路流去。天下河水都向東流,獨獨黎坪溪水向西流,所以這條小溪得名「西流河」。

  水隨山賦形,山因水而活。紛紛飄飛的雨點、緩緩流淌的溪水、傾瀉而下的瀑布,賦予了黎坪的秋天靈動之美。得益於雨水的滋潤,黎坪的樹木都蒼翠茂盛,生機盎然,似乎不知冬之將至。有的挺拔而俊秀,有的婀娜而多姿,色彩斑斕的樹葉讓我們目不暇接。所有珍稀樹種都掛有標誌牌,「連香樹」、「燈台樹」、「鵝耳櫪」、「小果南燭」、「貓兒屎」、「千金榆」、「金錢槭」、「暖木」、「鐵木」、「鐵杉」……這些或俗或雅、或莊或諧、或直白或含蓄、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孔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孔子的本意,是勸弟子讀《詩》,這本身並不奇怪;奇怪的是,他列舉的理由之一,竟然是讀《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且把「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與「事父」、「事君」這樣的綱常倫理相提並論,這就有意思了。

  按我的理解,這體現了孔夫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多識鳥獸草木之名,方能了解自然、親近自然、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同時,在大自然的薰陶和感染下,人的心靈也會變得純淨、豐富而富於美感。大自然是人生最好的課堂,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和人生哲理,可惜這一點往往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黎坪的草木如此豐茂,品種如此多樣,正是學習自然、了解自然極好的機會。我逐棵仔細閱讀着標誌牌上的說明文字,並用手機拍下照片存儲資料,以至於一次次掉隊落伍,一次次被同伴催促。

  詩人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首小詩因為飽含人生哲理而深受人們喜愛,然而總不免給人以淒美、惆悵之感。難道秋天就意味着凋落、死亡嗎?來到黎坪,我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黎坪秋葉顏色豐富,碧綠、金黃、橙紅、橘紅、深紅,交相輝映,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景觀。它們美得熱烈,美得絢爛,美得奔放,美得轟轟烈烈、蓬蓬勃勃。秋天本應是沉靜的,而黎坪的秋則個性張揚,所有的花草樹木都在拚命綻放,所有的生命都在盡情釋放。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哪裏有一絲死亡的陰影?

  黎坪的秋葉,飄落的姿態也優雅至極。在着名景點紅塵峽,我們正在欣賞飛瀑碧潭、飛珠濺玉,忽見一大群蝴蝶自遠方飛來,在峽谷間翩翩起舞,優雅動人。深秋時節,哪來的這麼多蝴蝶?我正自疑惑間,有眼尖的同伴終於看出,哪裏是什麼蝴蝶呀,那明明就是落葉。奇特的是,它們並不像普通秋葉一樣飄落而下,而是長久地在空中輕舞飛揚,如同蝴蝶振翅起舞一般,盡情展示它們的美麗。然後才緩緩落在地上、落在水面。五彩繽紛的樹葉飄落在大地上,把大地點綴成巨幅畫卷;飄盪在清澈的溪水中,溪水變成流動的畫卷。落葉,那不是生命的枯萎,而是生命的另一種更燦爛的形態。

  自古以來,歷代文人詠秋多是悲涼之聲。戰國時代宋玉在《九辯》中就發出這樣的哀嘆:「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是一幅凜冽的悲秋圖,讀後讓人心寒。宋代歐陽修在其著名的《秋聲賦》裏描寫得更加淒涼:「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寒來暑往,四季更替,本是自然界的規律;花開不喜,花謝不悲,這才是人生應有的達觀與超然。所以,我喜歡王維面對秋天的怡然自得:「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更欣賞劉禹錫的積極樂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在黎坪訪秋,我收穫了滿滿的喜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