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種靈丹妙藥,可以讓我們更健康,更聰明,更富同情心,更願意與他人以及世界交流。更妙的是,這種藥不用花錢,也沒有副作用。這種利己利他的秘方不是飲食,也不是運動,而是「自然」。
美國得獎科普作家威廉姆斯(Florence Williams)在新著《自然療法》(The Nature Fix)中濃墨重彩描繪了自然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好處。在樹林裏走十五分鐘,就能大幅度降低壓力激素可的松(cortisol)和血壓。在綠地公園花上四十五分鐘,絕大部分人的認知能力明顯上升。接觸自然還能提高女性的抗癌能力,治療退伍軍人在戰爭中留下的精神創傷,緩解兒童多動症等。
在編撰此書的過程中,作者走訪了亞洲、歐洲、美洲多地。從日本、韓國柏樹林中幫助都市人減負的「森林浴」,到蘇格蘭青山綠水間治療心理疾患的診所,再到美國愛達荷州的激流,西佛吉尼州的群山,她走遍三大洲,嘗試用最新科研成果探究自然如此神奇的原因。對自然的魔力,書中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釋:可能是常綠樹分泌的香氛起到鎮定神經與促進呼吸的作用,也許是自然界的水流、鳥鳴聲讓我們感到愉悅、警醒,也可能是自然風光潛在的不規則碎片狀結構讓眼睛暫獲休息。總之,無論通過視覺、聽覺還是嗅覺,接觸自然能增加人腦中的阿爾法波,給人以甜美的休憩。
不過,自然療法的科學根據至今未有定論。科學家的假設基本有兩種。一種說法是人從自然進化而來,接觸自然能給人「回歸祖居」的安全感。另一種說法則是因為人腦必須對接觸到的資訊一一甄別、篩選,在資訊氾濫的當今,人腦中負責智性分析、執行任務的部分特別容易疲倦。沉浸於自然則給了我們白日做夢的機會,有助於啟動人腦中更為本能、負責創意的部分。看夕陽,聽下雨讓我們產生一種「柔和的迷戀」(soft fascination),有助於人腦在放鬆狀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我覺得此書最有意思的倒不在於以上神乎其神的描述,而在它勾勒出了人脫離自然後令人震驚的惡果。作者提到人的鼻子能辨別一兆不同的氣味,儘管我們無法用語言一一清楚表達,而且嗅覺印象直通腦部最原始的部分,所以空氣污染的殺傷力才那麼大。二○○三年墨西哥城霧霾嚴重,不但引發大量肺部炎症,而且科學家還發現流浪狗的腦部也受到奇怪的損傷。還有,聽覺比視覺更重要,動物進化過程中失去視覺的有之,失去聽覺的卻沒有,人出生時聽覺也比視覺更發達。所以,住得離公路越近,受到噪音干擾的機率越高,患自閉症、中風、認知衰退的比例也越高。
儘管現有科學知識還無法對人類脫離自然的危害做出明確解釋,事實是美國四分之一的中年女性服用抗憂鬱症的藥物,每十四個兒童中就有一個因為情感或行為失常接受藥物治療,比一九九四年上升了五倍。而且,美國人均每天查看手機一百五十次,百分之七十的人帶着手機入眠,青少年每月至少發送三千條短信。對手機、社交媒體上癮顯然更不利於健康。
二○○八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內地的城市人口在二○一四年首次超過總人口的一半。人類離自然越來越遠,但作者仍保持樂觀態度。她倡議,人類「服用」自然可參照美國食藥監察局推薦的飲食金字塔。以每天接觸近在咫尺的樹木、鳥兒、寵物、盆栽植物為基礎,每周去公園、水邊休閒,每月爭取上山、入林,循序漸進,盡可能全身心享受自然療法帶來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