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非理性的經濟人/葉 歌

時間:2017-11-20 03:16:08來源:大公網

  美國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人患肥胖症,為個人和政府都造成很大的醫療和經濟負擔。另有一半人不存養老金,退休後一定入不敷出。為什麼那麼多人該積穀防饑時卻大手大腳,該節食減肥時卻大吃甜點?過去,經濟學家認為人是理性動物,能判斷損益,趨利避害,選擇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但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Richard Thaler卻證明,「理性經濟人」這個說法純屬虛構。

  Thaler多年來結合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分析經濟行為,指導經濟決策,為行為經濟學(Behaviorial Economoics)的創立、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學說的意義倒不在於證明了人是非理性的動物,而在於發現諸多非理性的經濟行為背後的規律,從而幫助政府及機構制定、執行有效的政策。

  他的研究發現包括:人都有「敝帚自珍」傾向,通常會過高估計自己資產的價值。還有,錢的來源不同,我們花錢的方式也就不同。老闆讓員工免費享受價值五百美元的假期,一般人都接受良好。但要是獲得數額五百元的現金獎金,不少人會對將錢揮霍一空有負罪感。另外,我們通常執著於追求公平,不顧個人能否得利。暴風雨中,如果賣傘人趁機抬價,顧客大多寧願淋雨也不買高價傘。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公司要是統一降薪就能避免裁員。但因為被減薪者會認為此舉不公平,所以美國公司寧可裁人也不降低工資,以保住想挽留的員工。

  Thaler的學術理論也具備實際操作性。比如,為鼓勵更多人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僱主將扣除員工每月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退休金帳戶設定為默認模式。人都有惰性,僱員一般都不願再加以改動。於是,個人輕而易舉能存錢,政府的養老負擔得以減輕,皆大歡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