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戀上烏鎮/言 寺

時間:2017-11-20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烏鎮夜景/作者供圖

  第五屆烏鎮戲劇節在上個月末落下了帷幕,這幾年來幾乎年年都要赴烏鎮看戲劇節,大約算得上是愛得深沉了吧。

  回想自己對烏鎮一發不可收拾的迷戀之源,我想那就遠不止於五年前了,大約是中學時期吧,從對電影《似水年華》的喜愛開始就對烏鎮埋下了迷戀的種子吧。以至於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假期就獨自一人跑去烏鎮「追憶」了一番。沒過多久,烏鎮選用了我所喜愛的藝人劉若英作為烏鎮的旅遊代言人,劉若英的「奶茶」氣質跟烏鎮的靜謐河水不謀而合,於是趁着風潮又跟朋友去了一次。那時西柵剛作為景區開放,官方主推夜景。我去的那天晚上景區內遊客很少,新開的商店充滿文藝氣息,但大都冷冷清清。

  二○一三年的五月,在微博上看到賴聲川、黃磊、孟京輝等一撥知名的文藝圈從業者在烏鎮搞起了戲劇節。初看之下,甚感新奇,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買下了次年十月、第二屆烏鎮戲劇節的票,興致勃勃地去看戲。去之前以為只是每天晚上有戲可看,到了才發現,原來烏鎮戲劇節期間,西柵景區裏每天都會有幾十,甚至上百場的露天表演。這不是一個只有明星噱頭的秀場,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戲劇節!

  說起那年戲劇節,就忍不住要說說烏鎮水舞台。其實我在之前已經看過袁泉和秦海璐版的《青蛇》,但因為這個烏鎮水舞台的得天獨厚,不得不說實際的舞台效果比我之前看過的每一個版本都要更加好:白牆黑瓦、小橋流水、寶塔甚至月色,都是真實的!舞台只有小小一方,卻用天地做了布景。後台也變得不一樣了,演員可以從園子出來,可以從橋上走來,甚至從觀眾落座的烏篷船裏鑽出來。實在是想不到還能有更妙的舞台來演這齣《青蛇》了。

  近兩年來,烏鎮戲劇節的劇碼越來越前沿,也越來越多元。從西方歌舞劇,到東方戲曲,再到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每一個項目的設定都讓人耳目一新、為之震撼。

  從遊客人數上就可以知曉,今年的戲劇節較往年顯然有了更高的關注度,一票難求的現象也更加明顯。由於我沒能成功預約到青年競演的門票,當我到達的時候現場排隊人數早已超額,所以只能悻悻然地放棄競演場,轉而關注「古鎮嘉年華」的表演了。

  不得不說,嘉年華的演出實在是太多了,從上午十一點到晚上八、九點,有一百多個場次,分布在西柵景區的各個角落。我光看表格就犯了選擇障礙症,加上對西柵裏的位置不太了解,基本是遇到一場看一場。我遇到的第一場表演在日月廣場,是法國水龍劇團的雜技音樂短劇《繩索與手風琴》。表演還沒開始,廣場上就已經圍了一圈觀眾。到了演出時間,兩個男人背了一大捆東西走出來和大家打招呼。他們一位是瘦瘦高高的年輕人,另一位是稍矮稍胖的老爺爺。兩位演員一邊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觀眾互動,一邊開始搭建「舞台」,最終呈現的是一個高達九米左右的三角錐。再用一根很粗的繩索一端打結之後穿過固定在三角錐頂端的鐵環,成為雜技表演的依附物品。兩位演員在輕鬆詼諧的氛圍中完成了舞台的布置之後,真正的表演開始了。老爺爺坐在一旁拉着手風琴,小伙子抓着繩索向上攀爬,爬到頂端之後優雅地完成了各種高難度動作,包括雙手鬆開坐在繩索上、像嬰兒一樣蜷縮在繩索的纏繞中並緩慢向下滾動、以身體與地面平行的姿勢沿繩索往下行走。觀眾們的掌聲和歡呼聲一陣接一陣,結束後劇團工作人員還給觀眾派發了演出明信片。

  這邊的表演剛剛結束,就看見人群湧到廣場另一側的園子門口。原來裏面躲着一位「巨人」和三隻「大老鼠」!這是西班牙CQP劇團的人偶高蹺巡遊。吹着喇叭的巨人帶着三隻充滿好奇心又神經兮兮的大老鼠要在古鎮裏巡遊一圈,圍觀群眾可以和他們互動、合影,在遇到階梯、門或者其他任何「特殊」物品的時候,老鼠們還會有一些即興表演,滿滿的歡樂氣氛。

  看完幾場嘉年華演出後,我就趕去沈家戲園看《生動的肖像》了。沈家戲園在一條小巷子裏,座椅都是實木太師椅,樓上樓下加起來也不超過一百個座位。這場演出要說是戲劇實在有些牽強,稱之為藝術展示更為準確。來自德國的藝術家沃爾克.格林帶來了他「會動」的肖像書,用現場投影的形式將這些會動的肖像展示給觀眾,同時講述了他創作的緣由、探索以及帶着作品到處遊歷的趣事和見聞。表演結束後,格林邀請觀眾到台上親手翻閱他剛剛展示過的肖像書。在大熒幕展示的時候我稍微感覺有點無聊,但把書拿在手裏翻閱卻是非常奇妙,格林在十二秒的時間裏連續拍下的三十六張照片在手裏變成了立體的影像,裏面的每一個人都活過來了,就像霍格沃茨的魔法……

  兩天的周末假期匆匆而過,但戲劇節的精彩卻永遠地烙印在了我的心裏。烏鎮的美讓人迷戀,戲劇節的精彩更是讓它在新時代裏散發出中西結合,活色生香的新魅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