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美國買車記/馮 進

時間:2017-11-17 03:15:57來源:大公網

  車子停在路邊被刮蹭,找修理工來估價理賠,他說不值得修,乾脆換一輛算了。我不由得犯愁。我不僅對車懂得少,而且沒時間耗在看車、選車、買車上。幸虧大學放秋假,時間安排多少鬆動了點。又有熟識的小鎮老人羅素牽線,認識了修車的道格。道格平常愛買舊車,維修後再賣出賺錢,對附近車行比較了解。他調查研究後,瞄準了位於離本地車程一小時的州府的兩處車行,說那裏有車能滿足我的需求。正巧羅素要出門去州府辦事,我就搭他的車去車行看車,也順便讓他掌掌眼。

  一早出發,等羅素辦完事,又開車四十分鐘才到車行,其間還經歷了施工封路,必須繞道的周折。第一家車行我感興趣的車已賣掉。穿過馬路去另一家車行看車,賣車人正在辦公室和另一位顧客通電話,等了半天。幸好我感興趣的車還在。他提供車鑰匙,讓我試車。巨大的倉庫內,各式大車、小車,各種顏色、型號、價位,國產、進口,停得擠擠挨挨,滿滿當當,讓人看着眼暈。好在我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只找小型、可靠、性價比高的,不看牌子也不用太多豪華裝置。

  道格事先推薦的是通用汽車公司的一輛灰色馬里布(Malibu),在美國車中算個頭小的。但可靠省油,設備齊全,內部寬敞,後座椅子還可向前倒下、提供更多的後備箱空間。那輛車已有十年車齡,但才開了七萬英里。除冰雹在外殼上留下過幾處不明顯的小坑,其餘沒啥毛病。賣車人因為和道格熟悉,還免費提供全面的用車歷史報告,讓我看了放心。坐下來和他討價還價一番,最終以便宜一百五十美元的價格成交。

  羅素私下對我說:這車買得合算,要是不喜歡,回到小鎮可再高價賣出,換輛別的。我買車是自開,不是為「炒」車賺錢。不過,和第一次買車時兩眼一抹黑相比,這次提前了解情況,分析比較,又有兩位顧問幫忙,心裏比較有譜。

  這輛車的基本價格比我十六年前買的還里程少,設施好,價格低。給車行開了張個人支票,拿到了買賣合同,車子的所有權證明「車契」(title)則按規定過兩周才能寄給我。但這車已算我的,憑買賣合同就可上路了。

  車雖買了,接下來還有不少後續工作。首先是取車後要讓鎮上的修車工再檢查一下,排除潛在的機械故障,換機油、加防凍劑,準備過冬。其次要找專人(detailer)清理一下,車子內部要弄乾淨。第三要找保險公司上車險:因為這車比我原來那輛新,保費會上漲。等兩周後車契寄到,本人還得去縣政府登記、上牌照,付銷售稅(售價的百分之五)和牌照費(按照車子年齡算大約一百多美元)。另外,原來的車我打算送給羅素,要取消原來的車險,並將車契轉讓給他。去登記新車時可順便把舊車牌交了,這樣才算做完所有事情。

  我對車、房等有形資產的敏感度都不高,沒什麼不切實際的野望,也從不將這些身外之物視為個人身份的象徵。只願這輛車可以再開個十幾二十年不用費心。錢還在其次,我只嫌買車過程繁瑣費神,幸好是秋假,還有腦容量、有時間料理這些瑣事。

  當然,要是凡事讓車行代理,能省點事,但肯定價格會一路飆升。凡事親力親為,算是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吧。像我這樣看車一次就拍板買下的情況在美國都罕見,在國內買車恐怕更複雜勞神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