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碎片化閱讀/大 千

時間:2017-11-15 03:16:14來源:大公網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這首詩名為《從前慢》,個中情懷一讀便知。如今,「快」幾乎成真理,無論什麼都越快越好,讀一本書亦是如此。

  這幾年,碎片化閱讀越來越時興,商家紛紛推出付費閱讀APP,主要做法是將幾萬字的書本內容,高度整合概括,再用十至二十分鐘語音呈現。社會上對於碎片化閱讀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最近,我恰好從兩個朋友處分別聽到了不同的意見。

  朋友A對於碎片化閱讀頗為推崇,花三百塊買下某閱讀APP的一年會員,每天抽出上班乘車或洗澡的時間,來上一份知識「小甜點」。他向我推薦:「三百元在香港只能買三本紙質書,但在APP上能聽三百本書;內容提煉得不錯,能對新知識有個快速認知,想要細讀的再去找整本來看。」深以為然,聽了他的「安利」,自己也果斷買了一個會員。

  朋友B則在朋友圈曬出一張閱讀書本的文藝照,附上這樣的文字:「閱讀重要的是過程,無論是小說情節,非虛構的筆法還是社科的邏輯,都是要一段段自己體驗的,可以把閱讀理解成大腦的鍛煉,沒有過程,就沒有任何作用。」我喜歡他的比喻,他說,人如果想要減肥,只能通過實實在在的運動來實現,在按摩椅上由機器帶着動是萬萬不會有用的。再次,深以為然。

  提供以上兩種看法,我並不想來一場辯論,因為以上兩個觀點並不矛盾。碎片化閱讀在於廣度,傳統閱讀更多在於深度,兩者難以相互取代。

  我分析了自己在付費閱讀APP上的消費習慣,發現自己傾向於聽工具書及歷史書,了解大致內容;對於小說作品,我則是捨不得被劇透的,還是要找時間慢慢品味。每個人對於讀書的需求、動機都不一樣,碎片化閱讀的出現對我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增加了閱讀的可能性。也但願,每個人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