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初到溫哥華││同學的加拿大之行/劉淑萍

時間:2017-11-13 03:15:54來源:大公網

  同學兩口子去溫哥華探望兒子一家,不時發來照片與我們分享:藍天、白雲、紅楓,青黛色連排別墅,三角形結構屋頂,挺拔蒼翠的松樹,湖泊山林,建築景觀,花園草坪和他們家人的合影。不久下雪,樹木、屋頂和道路一片銀裝素裹,大夥紛紛點讚:景美人美,幽靜幽雅,空氣清新,環境宜人……同學說:風景再好,我們不過是匆匆的過客。有人回覆:誰都是塵世的匆匆過客,美的地方來過就好。

  有天凌晨五點,同學在微信群裏發消息說:「現在這邊是下午兩點,他們都購物去了,我一人在家,感覺好孤單好無趣,突然很想大家,想我們那裏熱鬧的大街擁擠的人群,想中老年群聚的廣場舞歌友會……無事可做,無處可去,只有周末可去溫市中心玩一天。離市中心很遠,交通不如國內那麼方便,只好一個人在外面閒逛。國人都說外國環境好,風景好,空氣好,來旅遊的確不錯,但長住就難受了。我們出來時就訂購了便宜些的回程機票,不能改簽,原打算住半年,現在我真的好想早點回來。還有五個月,怎麼辦哪?難怪外國友人相親時說國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我不免詫異:才遺憾自己是「匆匆過客」的,怎麼突然就不想呆了。他接着說:「昨天外出總算碰到了一個人,打招呼,果然是中國人,來自鄭州,我們都感到非常親切。她女兒快要生孩子,老倆口五月份就過來了。她也每天就是做飯、吃飯、閒逛、睡覺,無聊加寂寞。她說,還好女婿什麼事都聽女兒的。可我家是兒子,兒子也是什麼事都聽媳婦的,我和夫人就沒他們那麼舒坦了。唉,女兒就是父母的小棉襖啊!」

  他又轉發一條微信,馬雲問:女兒是小棉襖,那兒子是什麼?王健林答:兒子是皮夾克,冷的時候擋不住嚴寒,暖和的時候穿着又熱,價格死貴,扔了又可惜,只能裝裝門面,逢人就吹,我有皮夾克。

  有微友調侃他說,你的皮夾克還是雙層的(兩個兒子),既擋風又禦寒,比小棉襖暖和多了。

  他說,雙層皮夾克捂得我快虛脫了,還加兩件小夾克(指孫子),脫都脫不掉。造孽啊!

  這時,我也出來說話:勸你一句,老話說賺錢朝前看,賒本朝後看,更何況你家是穩賺不賠的。哪叫你當初太能幹,當處長和總工,掙得多,又買房,又供兒子飄洋過海求取功名,要是我就驕傲自豪得忘乎所以了。其實在哪裏過都有利弊,就看怎麼選擇了。你這小孫子就比國內從進幼稚園起就要背唐詩做奧數學英語快樂得多了。

  同學說,那倒是,這裏讀小學的孩子回家都不做作業不學習。唉,我的苦你們不知道。大兒子留在國內,本來過得好好的,他丈母娘非要挑唆說我們對小兒子好,出國讀書花了巨資,弄得大兒媳現在對我倆一肚子意見,他們以為在國外那就是在天堂,好像是我們老人才搞得他們去不了天堂似的。結果來這裏一看,哪裏是天堂,好多方面還不如國內呢。可是當初小兒媳一門心思要在國外發展,覺得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現在他們還在拚搏階段,買房也是兒媳在國內的父母給予了資助,這就讓我們好像裏外不是人了……

  同學還說,社區有個老教授,退休後花一百萬元幫兒子在這邊買了房,自己也過來了。兒子什麼事都聽媳婦的,飯菜不合口味,有時還吃不飽。教授掏光了老本,就落到如此下場。這就是一部分兒女到了國外,父母投靠子女的結果。還是中國好啊,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想想我們這些把子女送出來的人就是賤,省吃儉用供他們上學,幫他們買房,如今呢?

  還好我們沒作移民的打算,我再也不想來這裏了。但想到小兒子在這裏也不容易,心裏又有些不是滋味……

  他的話讓我聯想到一位近鄰的兒子,他在澳洲讀了碩士讀博士,每帶着一身光環回到國內,都成為同學朋友親戚關注的焦點。可是他的母親偷偷對我流淚,說孩子才三十多歲,卻已早生華髮,「壓力山大」的他常常在睡夢中驚醒了,雙手都緊張得打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