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父親/輕 羽

時間:2017-11-12 03:15:52來源:大公網

  不論是文學或表演媒體,一向都沒有太多以父親為主題的作品,起碼相對於母親的數量較少。大概因為大部分民族都是處於父系社會,而男性的剛強、嚴肅形象,致使感情不易外露,因此對其發揮的感性描寫便不易着墨。

  若要書寫或歌頌父親,很多時便會以側寫的方法而行。最著名的首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寫父親為離家的兒子送行,二人原本沒有特別話語,可是兒子坐在火車廂內,遠看父親為自己艱難地買橘子的背影,不禁悲從中來。八十年代中期,香港流行樂手夏韶聲演唱的流行曲《空櫈》,藉着一張殘舊的櫈子,抒發了歌者對父親的追思。唱到傷心處,歌者從前沒有對父親直呼「我愛你」,就是典型的東方含蓄情意結。另一位歌手許冠傑演唱的《父親的鋼琴》,亦是透過父親當年送贈的鋼琴,表達了歌者奮發成為歌星的真正背後動力。

  近期我看了一齣法國翻譯話劇《父親》,內容卻是以父親為第一男主角。主人翁年事不輕,患上了認知障礙症。故事開始之時,父親的行為舉止沒有異樣,更甚是談笑風生,經常表現其風趣幽默的個性。漸漸下來,父親的身體狀態大不如前,對於事情的前因後果容易顛三倒四,對於生活上的瑣事,亦顯得不易處理。其女兒一直擔心父親的生活,於是設法聘請家庭看護來照顧父親,可是父親卻屢屢將看護趕走,令到女兒唯有將父親接來同住,其後更不忍地將父親送往療養院終老。

  全劇的情節簡單,但細緻地表現了父親與女兒的親情關係。背景屬於法國巴黎,但忙於工作和個人感情生活的女兒,仍然想盡辦法照顧記憶力日漸減退的父親。雖然有些時候,父親根本沒法認清眼前人,更甚是對於女兒的悉心照顧不知就裏,但女兒仍然無怨無悔,可見兩代的親情,東西方社會都沒有太大差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