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書法的時候,篆隸楷行草諸種字體並不存在一個決然的先後次序或程式。有的說法是必從篆書入手,方可由源及流,實未見其當。又有說法雲,必須先用多少年把楷書寫好了才能學行書、學草書,亦頗有固執之嫌。先學學楷書當然是好的,因為楷書畢竟是主流字體,行書、草書是相對於它的變異字體,但是這三種字體的學習在一定時候可以並行不悖,不僅不悖,而且相互有所助益。
選擇何門而入,沒有一定之規,如同登山,未必只有一條道路。但對於茫然而無從選擇的人,我的建議是,從楷書入手相對更為穩妥。引申而言之,從當代的正體字入手是一條捷徑。如果是漢代人,就從隸書入手,如果是魏晉以降的人,就從楷書入手。以當代的正體字入手,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更好地掌握變異字體是如何由「正」而「變」的,如同由站立而行走,由行走而奔跑;二是相比於古體,可以學以致用,讓書法的練習與日常的書寫產生良好的互動。
楷書不僅可以用來入門,而且可以寫到極高明的境地。比如歐陽詢、柳公權,便是以楷書名世的大書家。有一種很流行的看法,草書是最高的藝術,楷書只是基本功。在我看來,篆隸楷行草諸體書法只是不同的類型,在不同的類型之間不能輕易比高下。楷書相對安靜一點,草書更有動感,動靜之間何來高下之分?又或雲,篆隸高於楷書,因為篆隸更古,而楷書是由古體漸漸演化來的。對於書法而言,研習古體、考索源流固然重要,然而並不能說古體高於今體。春夏之後為秋冬,何可謂春夏便較秋冬為優?
楷書是一種字體,在這一字體之中,又有歐、顏、柳、趙等不同的書體。選擇何家何帖也沒有一定之規,只要是古人的經典法帖,則盡可以依自己的愛好選來臨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