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知識的士\侘寂

時間:2017-11-09 03:16:05來源:大公網

  網絡和科技的日新月異,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對於「內容生產者」而言,過去的一年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都是「內容變現」的好時機。只要你有獨特見解,或獨家秘技,願意寫下來,或者錄下來,放到某些網絡平台上,對有興趣的讀者或觀眾收費,就能「隨時隨地」品嘗到「知識是第一生產力」的甜頭。

  從「邏輯思維」到「好好說話」,從「網校」到「雲課堂」,從訂閱專欄到微信公號打賞。獲取「知識」的成本越來越低,方式越來越便捷。

  人們多多少少以某種方式參與到「知識付費」中。

  如果把學校和培訓班比作火車,人們要去到特定地點(火車站/學校),才能搭上由特定受訓人員(火車司機/老師)所駕駛的交通工具,經過特定的線路(教材),才能到達目的地(獲得知識),那麼在網絡這一快速公路上,越來越多的人用自己的知識開起了的士。乘客招手即停,隨時能下車,就算距離目的地還有十萬八千里,也能毫不客氣地扭頭而去。而之後再想乘坐,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來去自如。

  想來,從去年第一次「知識付費」時的猶豫再三,到今年已經三四次的果斷買單,我也成為了「知識的士」的常旅客之一。這趟獲取知識的路程不再是固定的,而是跳躍的,靈活可變的。

  這固然有它的好處,能高效利用碎片時間,時時刻刻都能挑自認為最需要的知識為自己「充電」。當然,在貪享「知識的士」便利的同時,切忌朝三暮四和急功近利。若同時在幾部「知識的士」中來回切換,行進路線將會斷裂而不連續,目的地也會變得模糊而不清晰。而如果你真的相信了「7天開口說日語」的車身廣告,很可能到最後下車時只會感慨自己又走了彎路。

  說到底,變得簡單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獲得知識的方法。就算搭上了「知識的士」的快車,也還是需要通過思考,來感受沿途的風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