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或電影媒介,都描述香港開埠初期是一個漁港,除了農民之外,其他人都是海上為生。大部分市民都聽說過香港有海賊張保仔,其「大本營」就在長洲海岸,早陣子的電視劇便將其故事寫得天馬行空。原來在張保仔之後,香港另有一個海賊徐亞保,其老家是赤柱的黃麻角村。據說全盛時期,徐亞保擁有百多隻賊船,手下合計數千人。最近我看了一齣話劇《香港海賊徐亞保》,透過徐亞保的真實遭遇,講述了香港殖民地時期的一段奇特歷史。
話說亞保雖然在海上搶劫商船為生,但骨子裏卻對夥伴極重情義,對同村的街坊鄰里亦百般照顧。某日亞保眼見兩個英軍調戲良家婦女,出手保護婦女之際,錯手將英軍殺死。當時的殖民地政府當然甚為震怒,於是出動皇家艦隊將亞保捉拿,然後將亞保囚禁。雖然出於正義,但亞保殺了人也是無話可說。當時的港督文咸卻責成特別刑庭來審理案件,並老遠從英國聘請律師來港為亞保辯護……
該話劇述說了這件鮮為人知的真實歷史。因為其時英國以統治香港自居,於是故意聘請律師為中國人徐亞保「打官司」,實際上只想在華人面前表現自訂的法律,並不深究亞保的背後動機。雖然律師解釋了亞保只是自衛而殺人,但最後亞保仍是被治以重罪,終身流放異地。
演出在石硤尾的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進行。全劇就像一場法庭戲,一個簡單的布景,既是亞保處身的看守牢房,也是法官與律師爭辯的法庭。導演很聰明地利用了小劇場親密的空間,讓觀眾不自覺之間融入演出當中。律師是全劇的理性辯證角色,既想協助當事人申辯,但也受制於既定的法制框框。當律師為亞保辯護,向着觀眾席演說台詞,觀眾就好像變成了陪審團,分析着亞保的行為,也由此而認清當年港英政府虛偽的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