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然而由於今年食環署與內地衛生部門此前一直未就大閘蟹的檢驗標準達成共識,太湖與陽澄湖的大閘蟹沒有及時拿到入港批文,所以耽誤了港人在最好時節「聞蟹來」。不過遲來總比不來好,與太湖大閘蟹齊名的湖南太通湖大閘蟹終於在上周到港「橫行」。
蔡瀾先生曾在《蟹頌》中感嘆:「或者你不喜歡吃牛肉,但是很少人不愛吃螃蟹的。那麼古怪的動物,不知道是哪個人最先鼓起勇氣去試?今人的話,應該送他諾貝爾獎。螃蟹,真是好吃……說到蟹味,大閘蟹當然是不可匹敵的。」大閘蟹在其同類之中的身份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大閘蟹蟹肉水分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所以蛋白質實際佔比達到七成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高蛋白肉類,幾乎沒有其他肉類可與其相比。
所以,在這大好金秋賞蟹時節沒有理由不與親朋好友相聚,一起品蟹黃,拆蟹肉,咬蟹腳,酌花雕。因為成本上漲,今年酒樓供應大閘蟹的價錢明顯高於往年,所以去市場買回家自己蒸也是不錯。
關於大閘蟹的一切都要趁熱吃,才能享受到厚實並帶着些許黏膩的蟹膏的肥美與鮮香。一邊吹着燙手的蟹殼,一邊迫不及待地掰開大閘蟹,金黃的蟹膏如熔岩一般處在半流淌半停滯的晶瑩狀態。嘆一大口蟹黃,幸福與滿足感足以讓人把膽固醇這樣掃興的東西拋諸腦後。此季的大閘蟹不止膏豐,其白肉更是鮮甜嫩口。一黃一白搭配,無論是視覺、嗅覺還是味覺,都無可挑剔。
食完再酌口陳年花雕,竟恍入江南水鄉,漁舟唱晚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