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導演周龍(左六)前晚演出後攜主演與觀眾合影\大公報記者黃璇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璇報道:由港澳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研究會主辦、藝文創薈文化協會承辦的「2017非遺系列文化巡演」正於葵青劇院舉行。主辦方特別邀請中國戲曲學院、雲南省滇劇院、藝盟兄弟─周龍工作室、西藏萬瑪舞蹈劇團、廣東香山粵劇團、粵目演藝工作室等多個演出團隊,於葵青劇院一連六晚,呈獻京崑粵新編小劇場《夢》、新編滇劇《粉.待》、大型現代西藏舞劇《香巴拉》,以及粵曲音樂演奏會「精神音樂的黃金年代」。該活動亦是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慶祝活動之一。
「臨川四夢」難得同台
《夢》、《粉.待》均由國家一級演員周龍執導,十一月二日晚上在葵青劇院演藝廳同場上演《夢》與《粉.待》。周龍在當晚演出前的發布會上介紹:「自去年湯顯祖先生逝世四百周年以來,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各類紀念活動,以不同的劇種或片段呈獻湯顯祖的作品。《夢》改編自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但在同一個舞台很少見到把『四夢』融入統一風格中,因此本次上演的《夢》進行了大膽的修改。」此次以當代小劇場形式呈獻,男女主演李鑫藝、黃嘉裕先後通過粵劇、越劇、崑曲、贛劇演繹了李益與霍小玉的情意纏綿、柳夢梅與杜麗娘衝破生死的愛情、讀書人盧生的宦海風波,以及遊俠淳于棼的蟻國官夢,讓觀眾在一個多小時內感受湯公「四夢」美境。周導演補充道,《夢》本身意義不在演繹故事情節,而是試圖窺探創作者「夢」外之情、「夢」外之意。
觀眾:印象深刻 編排新
而《粉.待》同樣通過小劇場簡短的故事,簡單的人物關係,探討女性的「等待」終究為了誰,把一些現代的觀念、意識借助劇中人物表達出來。
資深戲迷陳太觀畢演出後告訴《大公報》記者:「現場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部有關夢想和追夢,一部有關生死和等待。特別是《粉.待》,看完令人唏噓,也可以引申到當今社會中悲哀的一面。」她還表示:「今晚精彩演出和音樂是分不開的,音樂對現場觀眾情緒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帶領作用。」觀眾鍾醫生與她的好友廖老師均表示:「是很難得的觀劇體驗,與平時睇傳統戲曲感受完全唔同,編排好創新。」廖老師還稱,這晚演出徹底改變了自己先前對戲曲「晦澀難懂」的看法,但覺得節目前期宣傳力度不夠,歡迎內地劇團多多來港演出。
今晚演出的西藏舞劇《香巴拉》以及明晚「精神音樂的黃金年代」音樂會,尚餘少量門票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節目查詢可電六六三九五三二五(蘇小姐)。
圖片:港澳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研究會提供,周嘉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