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亞馬遜加碼拓展實體店

時間:2017-10-30 03:16:01來源:大公網

  圖:亞馬遜實體書店採取不設價錢牌銷售方式

  網上零售巨頭亞馬遜在上周五公布優於預期的業績,刺激其股價大升,其中,該公司更首次分列出實體業務的銷售額。雖然只有12.7億美元(約99億港元),遠不及網上銷售所錄得的264億美元,但已足顯亞馬遜開始反璞歸真,準備同時開拓網上和實體業務的市場。

  亞馬遜公布業績時,財務總監Brian Oslavsky表示,12.7億美元的銷售額主要是旗下的有機超市Whole Foods在8月28日至上季尾的銷售額。即由亞馬遜完成了收購Whole Foods以後開始的銷售額,而亞馬遜實體書店的銷售額亦佔其中一部分。

  有意開拓其他商品

  Oslavsky表示,這部分的銷售額是客戶在店舖內實實在在地揀選貨品,而非在網上購買後到其他地方取貨。對於亞馬遜來說,主要都是Whole Foods和亞馬遜書店,而隨着這種經營方式將會繼續開發,日後將看到更多其他貨品的實體店。

  Oslavsky的言論顯示亞馬遜將繼續有意發展實體店業務,將不會僅限於現時的465家Whole Foods店舖和10多家書店。

  亞馬遜明顯地看到把網上業務和技術與傳統實體店業務結合的好處。舉例來說,亞馬遜現已在Whole Foods的店內貨架上裝設了亞馬遜儲物箱(Amazon Locker),用戶可在收取到亞馬遜發出的短訊後三天內,到儲物箱取貨,若三天仍收取不到貨品,亞馬遜將完全退款。另外,亞馬遜亦打算在實體店內融入亞馬遜Prime會員的優惠計劃。

  擁有Prime會籍者,亦可以在亞馬遜書店內享有特別優惠,而店內亦同時出售亞馬遜電子產品包括Echo的聲音助理和Fire TV等。

  亞馬遜在2015年11月開設了第一家實體書店,其後在美國各地都有分店,更準備在加州、得州和華盛頓開設多三家分店。另外,亞馬遜亦準備試行兩個實體雜貨店的經營概念,包括兩個AmazonFresh交貨網站和在西雅圖的實驗式Amazon Go商店。另外,過去幾年間還在美國各地商場開設了pop-up商店和在機場裝設了自助販賣機。

  傳統零售商被其夾擊

  紐約時報在二月份曾報道過,亞馬遜正在研究開設有關傢俬、家庭電器和電子產品的新零售店舖。對於亞馬遜在實體業務不斷擴張之行動,不少既有的傳統零售商亦大感憂慮,其業務本已受到來自亞馬遜網上營銷的巨大壓力。經濟學人雜誌在去年三月一則專題報道指出,經濟學家認為亞馬遜在未來將會面臨新的監管壓力,假如亞馬遜實體業務真的成為一部分的主要業務,未來要求把這種業務一同納入監管範圍的聲音將會不斷增加。該雜誌的結論指出,雖然亞馬遜的股東相信該公司的潛力無可厚非,但這方面的成就將會令亞馬遜與美國政府的衝突增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