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新界鄉間長大,常常赤着腳在田野間奔跑。故此,自己練就了不錯的平衡力,就算在崎嶇的山路奔馳也不怕,但是一雙赤腳就常常受傷,例如被玻璃碎石割傷,或者被細菌感染等。媽媽每次見我受傷,都嚷着要我穿上布鞋或拖鞋。那時,我們雖然貧窮,但是仍然有俗稱「白飯魚」的布鞋可以穿戴。現在的香港更加是物質豐富,鞋子已經變成了時裝的一部分,人們穿着不同的鞋子配搭衣服以追上潮流。故此,我們很難想像某些地方的人民竟然連鞋子也沒有。
由於戰亂及經濟發展落後,非洲某些地方的小孩仍然沒有鞋子穿着,日常生活中雙腳就直接踏上沙土、碎石及玻璃,甚至垃圾,傷口很容易接觸到細菌及寄生蟲等,造成雙腳嚴重的傷害。二○一○年非洲東部的烏干達就有沙蚤病爆發,短短兩個月內就有二萬多人感染,造成雙腳潰爛及更嚴重的併發症,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患者沒有鞋可穿。其實,這個問題可以輕易解決,就是提供鞋子給當地居民。但是,這亦是個困難的問題,因為需要提供大量的鞋子到當地。為了解決赤腳造成腳傷的問題,位於喀麥隆的巴門達明愛主辦了「好。鞋子!」回收計劃,香港的明愛及喇沙會亦參與協辦,希望各方捐出可用的鞋子,以幫助喀麥隆的居民尤其小孩有鞋可穿。計劃收集鞋子的日期是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三日,各方好友可以於以下地點捐出鞋子:
(一)香港島:
明愛張瑞勤社區中心及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
(二)九龍區:
明愛九龍社區中心及明愛牛頭角社區中心
(三)新界區:
新界喇沙中學
筆者覺得這計劃十分有意義,除了可以幫助喀麥隆的人民減少腳部受傷外,亦可捐出鞋子騰出家裏寶貴的空間,可謂一舉兩得。各位都是有愛心人士,樂於助人,讓我們一起獻出「愛心之鞋」,令喀麥隆的朋友避免腳傷。由於收鞋的最後日期(十一月三日)甚近,筆者懇請各位不要猶疑,立即到上述地點捐出善鞋,萬分感謝!
(「酒看人生」十二月再見)